[发明专利]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76869.0 | 申请日: | 201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7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郑松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绿宝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A01G3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63118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杏鲍菇 栽培 方法 | ||
1.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方法的流程为:培养基配制、养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管理、采后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培养基配制
培养基的配方及其质量份数为:玉米芯15-30份、木屑60-80份、玉米粉2-5份、生石灰0.5-2份、水0.5-2份;
拌料:按培养基配方及其质量份数准备好各项原材料,将各种料混合拌匀,培养基含水量在63%—65%,PH值为8.0—8.5;
2)养料装袋
培养基用冲压式装袋机分装到聚丙烯塑料袋中;每袋装湿料1250g—1350g;聚丙烯塑料袋应符合GB9688的规定;将装完料的聚丙烯塑料袋套上套环,成为栽培袋;
3)灭菌冷却
灭菌:采用常压灭菌;将栽培袋塞上棉花,盖上防湿薄膜,移到灭菌位叠放,升温至120℃,保温12-16小时灭菌;
冷却:将灭菌后的栽培袋移到干净的冷却位冷却至28℃以下;
4)接种
用栽培种接种;菌种的菌龄在菌丝满袋后5-9天;接种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万级空气过滤接种;每袋栽培种接40袋栽培袋;
5)菌丝培养
培养室应预先用漂白粉清洗消毒,漂白粉100g,水12Kg;将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在黑暗的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空气相对湿度30%-50%;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在23℃—26℃条件下培养10天,使菌龄达到55天—60天;
6)栽培管理
待步骤5)完成后,将套环和棉花拿下,清除老化菌块,袋口保持去除棉花后栽培袋的自然状态,然后将培养至的温度降到10℃—19℃,用日光灯增加光照,照度要求:800-1000lux,照射8-10小时,刺激子实体形成;待长出菇蕾后;进行疏蕾,疏蕾控制2朵—3朵,选择向袋口伸长、菇盖圆形的菇蕾;袋底开三角形小口,要求开在小菇蕾附近,等袋底菇蕾分化明显时再疏蕾一次,控制好每包2朵;湿度管理: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在45-65%;通风管理:早晚各一次,每次4分钟—6分钟;温度管理:出菇过程中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14—17℃,后期成熟时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10℃—13℃;
7)病虫害防治
对培养过程中发生的杂菌污染,给予及时清除;
8)采收管理
当杏鲍菇子实体长至4厘米以上或伞盖将平时,应及时采收;采收时手握紧菌柄拨起,放在塑料筐中;要求菇盖对着菇盖,注意不要碰坏菌盖;
9)采后处理
杏鲍菇采收后放入2℃—5℃冷藏库内预冷,预冷时每筐错开叠放;国内市场销售要预冷4小时,国外市场销售要预冷8小时以上;削头在18℃条件下进行,削去不洁表皮和整理菇体形状;在削菇过程中进行分级,各级菇体要求菇盖圆整,菇体均匀、新鲜、洁白;采用聚丙烯折角塑料袋分装,抽真空扎紧袋口并将其移到0℃冷藏库内保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杏鲍菇的种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方法为:培养初期培养料易发生杂菌污染的绿色木霉、红色链孢霉、青霉,应及时拣出;培养后期培养料底部发生局部杂菌污染,可继续留用出菇;培养中后期培养料发现虫害,应及时清除;在梅雨季节,碰到高温高湿易发生红色链孢霉污染,应及时移出培养室并进行烧毁或再次灭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绿宝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绿宝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686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护盖及使用该保护盖的电脑机箱
- 下一篇:一种提高烟草光合效率的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