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绿色微乳型金属切削液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79128.8 | 申请日: | 201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9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宋铁成;姬文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福岛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73/00 | 分类号: | C10M173/00;C10M169/04;C10N40/22;C10N30/12;C10N30/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何新平 |
地址: | 20003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绿色 微乳型 金属 切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切削液,属于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绿色微乳型金属切削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切削液通常应具备四大功能,即冷却作用、清洗作用、润滑作用和防锈作用。由于金属切削液在金属加工中应用广泛,所以对其进行的改进,也不断的创新。对非水溶性和水溶性切削液都有配方的改进之处。
现有的专利报道,如对非水溶性切削液的改进,通常是加入有机添加剂,使其在高温下物性稳定,增强润滑作用和防锈作用;而对水溶性切削液的改进通常是选择不同的矿物质、脂肪酸、防锈剂、防腐剂和消泡剂之间的配比,保证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另外还有对切削液的改进需要配合雾化喷雾的方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样的切削液对切削装置也有一定的要求。
总结上述现有金属切削液,大部分极压润滑性能不足,防锈抗腐蚀能力不够,以及加工过程中出现刺激性气味等方面的问题,可能导致刀具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加工过程工件腐蚀、工件表面质量降低以及加工环境的恶化,加大的降低了生产加工效率和成本,以及严重威胁着加工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色微乳型金属切削液及其制备方法,有效的解决了金属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工件腐蚀、出现油斑和表面光洁度不够、槽液发黑变臭,以及加工过程中出现刺激性气味等问题,极大地提高加工效率、工件的加工质量和车间的加工环境。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绿色微乳型金属切削液,其组分及重量份数如下:
基础油25-50份,合成酯1-10份,油性剂1-10份,极压抗磨剂0.1-10份,清净分散添加剂0.1-10份,防锈防腐蚀添加剂0.1-10份,抗氧剂0.1-5份,油雾抑制剂0.1-1份,杀菌剂0.1-3份,消泡剂0.01-1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10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5-30份,助表面活性剂1-10份,去离子水5-50份。
所述基础油是石蜡基或环烷基精制矿物油。
所述合成酯为可降解的C4-18烷烃类或芳香烃酯类,聚α-烯烃,环氧基,胺类或硼类改性的衍生物中一种或几种混合。
所述油性剂为植物油、动物油酯类、硬脂酸酯或油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所述极压抗磨剂为绿色可降解的含硫系列、含磷系列、含硼系列的极压抗磨剂添加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所述清净分散剂是高碱值石油磺酸钙、石油磺酸钡、十二壬基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所述防锈抗腐蚀添加剂为石油磺酸钙、十二烯基丁二酸、苯甲酸钠、十二苯磺酸胺、乙醇胺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所述抗氧剂为位阻酚类、胺类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油雾抑制剂为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异丙烯类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所述杀菌剂为三嗪类、吗啉类、苯并异噻唑啉酮及其衍生物类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所述消泡剂为改性有机硅类、聚醚类和丙烯酸酯类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磺酸盐类、硬脂酸盐类、磷酸酯盐类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烯醚类、聚乙二醇类、醇胺类、多元醇类、聚醚类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所述助表面活性剂为C1-4的醇类。
上述配方均为市售可得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化合物。
一种绿色微乳型金属切削液及其制备方法,是通过以下的步骤实现的:
(1)油相配制:将基础油加热到50-60℃后,依次加入油性剂、合成酯、极压抗磨剂、清净分散剂和防锈抗腐蚀添加剂,搅拌混合均匀,配成油相体系;
(2)水相配制:在去离子水中依次加入杀菌剂、消泡剂,搅拌混合均匀,配制成水相体系;
(3)乳化体系:将上述水相缓慢加入到上述油相体系中,边搅拌边加入,完毕后加入油雾抑制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进行搅拌,直至形成均一稳定透明溶液,达到体系平衡稳定,即形成绿色微乳型金属切削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福岛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福岛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91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