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流检测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79639.X | 申请日: | 201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3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耀国;严凯;程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检测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领域,电力电子领域,尤其涉及高压电流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电流检测既是绝大部分电子系统所必需的,现在电子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流检测电路面临的环境也越来越多,采用高压工艺的集成电路,可以对高压支路进行电流检测,但传统工艺的集成电路只能采用电阻分压的方式,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当分压电阻取得太小,将使检测电路的增益也很小,直接影响电流检测电路的功能,如果分压电阻取得过大,则将使集成运放承受较高的电压而直接影响可靠性。本发明采用额外并联电阻的方式,一方面减少集成运放输入电压的大小,另一方面却没有影响到检测系统的放大倍数。传统的电流检测电路如图1所示。图1为典型的电流检测电路,其中,R2=R3,R4=R5.电流通过检测电阻R1,在电阻R4上端和电阻R5上端产生一个电压差ΔV。对于理想运算放大器,正输入端与负输入端电位近似相同。因此,流过电阻R1和R2的电流差为ΔI=ΔV/R11。此电流差会完全作用于R4和R5,考虑到R4和R5一端的电位相同,则另一端的电压差为:由于R4的另一端接地。即电压为0V,则稳定状况下,R5的另一端,也就是运放的输出端电位为ΔVout;
这样ΔVout的大小即反映了流过R1端电流的大小,或者说输出电流的大小。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尽量减少检测R1消耗过多的功率或者产生尽量小的压降,R1值取得非常小,一般在数毫欧姆级别。
这样,R1端压差ΔV最大往往也只是几十毫伏,如果我们取则检测输出电压ΔVout大概在几伏的级别。这样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后续电路的比较,触发。进行有效的过流保护等动作。
同时我们可以看出,为了能将R1端压差ΔV进行放大输出,是一个比较大的值
这样,比较器输入端的电压近似为即近似为待测电流支路上的电压值。这样会造成一个问题。当待测电流支路上的电压很高时,比较器输入端将承受一个很高的电压值。如果超过比较器的耐压值。则该检测电路将失效。比如说,一个比较器最高承受范围30V,对一个12V输出的支路进行电流检测,则比较器输入端电压近似为12V。
比较器可以正常工作,如果对一个48V的输出支路进行电流检测,则将造成比较器输入过压。
本发明即对该电流检测电路进行了改进,即解决了由于输出支路电压过高会造成比较器输入电压过高的问题,原理如图2所示。
与典型的电流检测电路相比较,在比较器输入端增加了两个电阻R6和R7。其中R6等于R7,在高电压检测电路中,为了降低对比较器输入端的电压值,我们选取R6、R7为一个较小的值,这样,待检测电流支路上的高压经过R6和R7的分压作用不会很高,另一方面,
用同样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发现,输出仍然满足这样,即同样实现了有效的电流检测,同样的压差放大,却降低了比较器输入端的电压值。
而且该值可以通过R6和R7进行合理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成功解决了对高压电路电流进行检测的问题,减少了集成电路耐压值的要求。传统工艺的集成电路只能采用电阻分压的方式,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当分压电阻取得太小,将使检测电路的增益也很小,直接影响电流检测电路的功能,如果分压电阻取得过大,则将使集成运放承受较高的电压而直接影响可靠性。本发明采用额外并联电阻的方式,一方面减少集成运放输入电压的大小,另一方面却没有影响到检测系统的放大倍数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电流检测电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采用的电流检测电路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典型的电流检测电路,其中,电阻R2=R3,电阻R4=R5.电流通过检测电阻R1,在电阻R4上端和电阻R5上端产生一个电压差ΔV。对于理想运算放大器,正输入端与负输入端电位近似相同。因此,流过电阻R1和R2的电流差为ΔI=ΔV/R11。此电流差会完全作用于电阻R4和电阻R5,考虑到电阻R4和R5一端的电位相同,则另一端的电压差为:由于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即电压为0V,则稳定状况下,电阻R5的另一端,也就是运放的输出端电位为ΔVout;
这样ΔVout的大小即反映了流过电阻R1端电流的大小,或者说输出电流的大小。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尽量减少检测电阻R1消耗过多的功率或者产生尽量小的压降,电阻R1值取得非常小,一般在数毫欧姆级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未经上海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96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开放式感应光纤
- 下一篇:一种润滑油的在线监测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