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底管线用X70热轧中厚板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80134.5 | 申请日: | 201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1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丁文华;姜中行;李少坡;查春和;李家鼎;王文军;李战军;刘金刚;麻庆申;徐晓东;白学军;李群;张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58 | 分类号: | C22C38/58;C22C38/50;C21D8/02 |
代理公司: | 首钢总公司专利中心 11117 | 代理人: | 史桂芬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底 管线 x70 热轧 厚板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碳微合金钢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海底管线用X70热轧中厚板的生产方法,适用于对横纵向拉伸强度和低温韧性要求较高的海底管线工程用25~35mmX70热轧中厚板的生产。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石油天然气需求已出现供不用求的局面,这极大地促进了边际及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与海底管线的建设,海底管线用钢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海底管线服役于深海之处和恶劣的海洋环境,管道承受深海高压及严重的海洋腐蚀;且由于海底地势的复杂性和海底海流的多变性,管道在铺设过程中须发生各种不同角度的弯曲变形,要求海底管线用钢具有更高的洁净度、更高的低温韧性、较高的横纵向强度和较低的钢板各向异性,故对海底管线用钢提出了比陆地管线用钢更严更高的质量要求。如中国南海海底管线工程用大壁厚X70管线钢对横纵向强度性能和低温韧性要求很高,且钢板规格厚,故开发难度非常大,高强韧性指标合格率偏低,因此给生产厂家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样给管线铺设工程及管线运行的安全性带来了巨大隐患。
目前,高等级海底管线用钢已逐渐成为冶金和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从所申请的专利技术和发表的文献来看,产品在厚度规格、横纵向拉伸强度、落锤韧性要求、成分设计及轧制方法等方面与本专利有着本质的差别。专利200710052601.7公开了“一种用于制作海底管线的钢板及其轧制方法”,提出了海底管线用X65热轧板卷的生产方法,与本专利大壁厚X70热轧中厚板生产方法有本质差异;另外相关文献“海底管线用钢的开发及应用”(焊管.2006,29(5):36-39),只介绍了宝钢海底管线用X65级钢板的理化性能,但未对钢板的化学成分及其生产方法进行充分公开。
本发明涉及到海底管线用25~35mmX70热轧中厚板,钢板既要满足高强度高韧性要求,还要确保较低的碳含量及碳当量,且要有良好的焊接适应性。综合考虑各方面的要求,本发明采用低C成分,利用Nb、Ti元素细化晶粒,采用Mo、Cr、Cu等合金元素配合,提高钢板的淬透性,保证横纵向强度,同时加入Ni元素改善钢板低温韧性;并采用控轧控冷工艺技术,提高钢板的综合力学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底管线用X70热轧中厚板的生产方法,通过合理的合金元素匹配、优化的坯型设计、严格的加热制度和强化的控轧控冷工艺,有效地解决了大壁厚X70海底管线用钢具有良好强韧性匹配的难题,确保了钢板横纵向强度指标和低温韧性指标同时满足标准要求,从而降低了生产厂家的经济损失,提高了管线铺设工程及管线运行的安全性,对我国海底管线工程项目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发明提供的海底管线用X70热轧中厚板的化学成分(重量%)为:C:0.035~0.07%,Si:0.10~0.35%,Mn:1.40~1.85%,P:≤0.010%,S:≤0.0030%,Alt:0.01~0.06%,Nb:0.035~0.070%,Ti:0.008~0.020%,Mo:0.10~0.30%,Ni:0.10~0.25%,Cr:0.10~0.25%,Cu:0.10~0.2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元素;其生产工艺具体如下:
(1)坯型设计:要求生产钢板压缩比≥10,选用400mm厚钢坯;
(2)加热制度:将钢坯加热到1120~1210℃,保证钢坯均热时间1.5~2.5小时,提高钢坯厚度方向上加热的均匀性;
(3)轧制工艺:轧制分两阶段轧制,即奥氏体再结晶区轧制(粗轧)和奥氏体未再结晶轧制(精轧);在粗轧阶段,轧制温度区间为980~1070℃,控制钢坯展宽后至待温前总变形率在60%~75%之间,同时需确保展宽后至待温前的纵轧道次变形率逐渐上升,且单道次变形率控制在15.5%~30%之间,尤其要保证最后3个道次变形率均≥23%;中间坯待温厚度/成品厚度≥3.3;在精轧阶段,开轧温度为850~920℃,终止轧制温度为760~840℃,且控制钢坯总变形率在70%~80%之间;
(4)水冷工艺:热轧后以12~28℃/s的速度冷却,冷却终止温度为455~570℃。
采用上述化学成分钢坯和生产工艺,生产钢板厚度规格为25~35mm,钢板微观组织以均匀细小的针状铁素体为主,晶粒度为12~13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总公司,未经首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01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