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触消毒池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80322.8 | 申请日: | 201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0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郭清平;黄谦;孔刚;田兆东;张善锋;李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市政专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0 | 分类号: | C02F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100037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消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接触消毒池。
背景技术
目前,在采用消毒剂消毒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中,一般都要设置接触消毒池,并保证接触消毒时间不小于30min,消毒后的水可以作为回用水用于处理厂内设备反冲洗、加药用水及浇洒绿地、洗车等。
专利文献CN201458913中公开了一种消毒接触池,由分隔墙分隔为溶药投药区和消毒接触区,消毒接触区内设有折流导流墙,消毒接触区水流末端设有出水管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入附近水体。如果对处理后的回用水进行再利用,需要将回用水吸水管直接接入消毒区,这样回用水吸水管和消毒区相互连通,如果对消毒区进行清洗检修回用水必须停用,如果对回用水吸水管进行检修消毒区必须停用,造成消毒池后期运行功能的紊乱。另外,该发明中没有设置超越渠或旁通管,只有在污水处理厂停用的情况下,消毒池才可以进行清洗检修。
在专利文献CN101475218中公开的污水处理装置中,消毒池之后连有清水池,消毒之后的污水进入清水池再经过加压泵房送至回用水管网循环利用,清水池与接触消毒池完全分开独立设置,解决了消毒池后期运行功能紊乱的问题,但是存在占地面积大、增加工程投资的缺点。
因此,现有技术中接触消毒池与回用水装置之间的设置不完善,若接触消毒池和回用水装置一体设置,消毒池和回用水装置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两者都不能运行,存在后期运行检修不方便的缺点;若接触消毒池和回用水装置分别独立设置,则存在占地面积大,工程投资多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接触消毒池和回用水池一体设置时存在后期检修不方便的缺点,接触消毒池和回用水池分别独立设置时存在占地面积大的缺点,从而提供了一种运行检修方便,占地面积小,工程投资小的接触消毒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接触消毒池,包括进水区,消毒区,出水区,还包括超越渠兼回用水区,所述进水区与所述消毒区之间设有闸门一,所述进水区与所述超越渠兼回用水区之间设有闸门四,所述消毒区与所述出水区之间设有闸门二,所述出水区与所述超越渠兼回用水区之间设有闸门三;所述超越渠兼回用水区还连有回用水管。
所述出水区还连有一个测量排出水流量的量水渠。
所述量水渠中设有一个巴歇尔量水槽。
所述消毒区侧壁上设有排放积水的放空管。
所述消毒区内靠近所述放空管处设有集水坑。
所述进水区中设有消毒剂投加装置。
所述消毒区中交替设置有折流导流墙。
所述消毒区中流体通道的总长度与流体通道的宽度比大于等于40。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中,所述接触消毒池包括进水区,消毒区,出水区,还包括超越渠兼回用水区,所述进水区与所述消毒区之间设有闸门一,所述进水区与所述超越渠兼回用水区之间设有闸门四,所述消毒区与所述出水区之间设有闸门二,所述出水区与所述超越渠兼回用水区之间设有闸门三;所述超越渠兼回用水区还连有回用水管。将超越渠和回用水区合并为一个共同空间,既可以发挥回用水区盛放回用水的作用,也可以发挥超越渠旁通管的作用,相当于回用水区与接触消毒池一体设计,占地面积小,工程投资少。通过上述匣门可以实现进水区与消毒区,消毒区与出水区,出水区与超越渠兼回用水区,超越渠兼回用水区与进水区的选择性连通,正常运行时,消毒区和回用水区相互连通;进行检修时,消毒区和回用水区互不相通,各自独立。
(2)本发明中,所述消毒区侧壁上设有排放积水的放空管,所述消毒区内靠近所述放空管处设有集水坑。当消毒区出现问题时,闸门一和闸门二关闭,消毒区与接触消毒池的其他部分不连通,此时,消毒区内残余水通过放空管排出,方便对消毒区进行检修,集水坑的深度比消毒区底板略深一点,故设集水坑,能将消毒区水排净。
(3)所述消毒区中流体通道的总长度与流体通道的宽度比大于等于40,能够保证污水在消毒区的有效停留时间,保证了消毒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 是本发明的接触消毒池的俯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进水区,2-消毒区,3-出水区,4-超越渠兼回用水区,5-闸门一,6-闸门二,7-闸门三,8-闸门四,9-回用水管,10-量水区,11-巴歇尔量水槽,12-放空管,13-集水坑,14-消毒剂投加装置,15-折流导流墙,16-流体通道,17-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市政专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市政专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03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