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液着色涤纶针毛圈织物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80456.X | 申请日: | 201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4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昭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渤扬复合面料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04 | 分类号: | D04B1/04;D04B1/14;D02G3/12;D06C11/00;D06C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3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液 着色 涤纶 针毛圈 织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臭抗起球的涤纶毛圈刷毛织物。
背景技术
涤纶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合成纤维。由于其具有极其优良的定形性能,因此被大量地用于制造衣着面料。涤纶织物定形后,在使用中经过多次洗涤,仍然能保持原有形状。此外,它还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热、耐腐蚀等等优点。但是,目前原液着色涤纶针毛圈织物,日晒色牢度一般低于5级,60℃高温水洗色牢度低3级。另外,涤纶的透气性、吸湿性较差,由其制成的服装在长时间穿着后,湿气不易散发,容易产生臭味。保暖性的涤纶毛圈刷毛织物, 在穿着时,由于身体的摩擦,使布料产生静电与织物表面起毛球,从而影响美观及使用寿命。普通的涤纶制成的布料、织物都不具有防辐射、耐高温、耐切割和摩擦及吸噪音等功能。不锈钢纤维组成的纤维网具有永久导电性,良好的辐射屏蔽性以及耐切割等优异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到特种纺织品加工中。中国发明专利CN200810024104.0中就公开了一种利用不锈钢纤维制成的防辐射面料。目前已有的这些材料基本上都注重的是功能,而较少地关注穿着舒适度,在保暖、除臭、吸湿等各方面性能都比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提供一种除臭吸湿保暖防辐射的原液着色涤纶针毛圈织物及其加工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原液着色涤纶针毛圈织物,其是一种双面毛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原液着色涤纶纤维,原液着色涤纶复合不锈钢纤维和涤纶椰碳纱,所述涤纶椰碳纱构成所述双面毛圈结构的基本组织,所述原液着色涤纶纤维和原液着色涤纶复合不锈钢纤维与所述基本组织交织构成位于所述基本组织一侧的突出的正面毛圈,所述涤纶椰碳纱和原液着色涤纶复合不锈钢纤维与所述基本组织交织构成位于所述基本组织另一侧的突出的反面毛圈。
优选的,所述原液着色涤纶复合不锈钢纤维是由原液着色涤纶纤维缠绕不锈钢纤维加工而成。
优选的,所述不锈钢纤维的直径在0.035~0.05毫米之间。
优选的,所述原液着色涤纶纤维的日晒色牢度大于6级,60℃高温水洗色牢度大于4级。
优选的,所述涤纶椰碳纱的比表面积为1200~1700㎡/g。
优选的,所述原液着色涤纶针毛圈织物经过抗起球工艺加工。
优选的,所述抗起球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组织收缩,将编织好的所述原液着色涤纶针毛圈织物放置在100℃的高温水中煮20分钟以上,然后进行脱水干燥;
抗起球加工,将干燥好的所述原液着色涤纶针毛圈织物依次进行下列工艺加工:梳毛、刷毛、剪毛、蒸汽和蒸汽摇粒。
本发明的原液着色涤纶针毛圈织物通过原液着色涤纶纤维、原液着色涤纶复合不锈钢纤维和涤纶椰碳纱混合编织出双面毛圈织物,既保留了涤纶材料的原有优点,即日晒色牢度和高温水洗色牢度大;又具有不锈钢材料的优点,即防电磁波、防静电、永久导电、耐高温、耐切割和磨擦、可过滤、吸隔音。此外,本发明的原液着色涤纶针毛圈织物还具有加工工艺简单、保暖、抗起球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液着色涤纶针毛圈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原液着色涤纶针毛圈织物通过双面毛圈圆编织机由三根纱线编织而成:由涤纶椰碳纱构成的纱线1,编织出均匀的网格形的基本组织;由原液着色涤纶纤维和原液着色涤纶复合不锈钢纤维组成的纱线2,与基本组织交织,形成在基本组织一侧突出的正面毛圈;由原液着色涤纶复合不锈钢纤维和涤纶椰碳纱还共同组成的纱线3,与基本组织交织,形成在基本组织另一侧突出的反面毛圈。
其中,原液着色涤纶纤维的日晒色牢度大于6级,60℃高温水洗色牢度大于4级。这使得加工好的织物具有日晒色牢度和60℃高温水洗色牢度大的优点。涤纶椰碳纱的比表面积为1200~1700㎡/g;因此,涤纶椰碳纱具有良好的吸湿、除臭的效果。这使的编织好的织物同样具有吸湿和除臭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渤扬复合面料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渤扬复合面料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04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真丝/棉针织物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强捻纱防捻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