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洋多聚糖有机无机复混控释肥及其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80683.2 | 申请日: | 201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6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刘京花;王红梅;杨晓桐;孙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京花;王红梅;杨晓桐;孙明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洋 聚糖 有机 无机 控释 及其 生产工艺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洋多聚糖有机无机复混控释肥及其生产工艺,属于农作物肥料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食品安全,做为食品的基本原料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农作物的用肥主要有化肥和生物肥料,化肥易造成土壤板结和作物果实的有害物质残留;而现有的生物肥料产品成分不全面,生物有机肥只是菌与有机质的复合,无机肥N、P2O5、K2O与有机肥的复合,缺少与高分子新材料的复合;生物菌肥只是片面的生物菌剂,有机与无机N,P,K的混入,而缺少优良的高分子载体的复合,在保水、附着力、控释等方面不好,因而肥料效率低下,流失量大。
以上产品缺点:在克服了单一化、营养不全面的情况下,不能克服盲目施用、流失量大,不可在时间范围上进行控释的缺点,造成施肥效果与经济性不对等、流失量大,造成周边环境及水系污染。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控制施肥效果和施肥范围的海洋多聚糖有机无机复混控释肥及其生产工艺,这种肥料能同时满足生物有益微生物菌、有机肥、无机养分与高分子海洋多聚糖有效的复合。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的:
海洋多聚糖有机无机复混控释肥,特点是产品配方组分中含有:海洋多聚糖、有益微生物菌、无机养分和有机质四大部分。
(一)海洋多聚糖:
来源于海洋甲壳类动物和海洋藻类植物,完全无毒,可降解。含有甲壳素、甲壳胺、卡拉胶、海藻酸钠等有益物质。
海洋多聚糖是以海洋动物类外壳如虾壳、蟹壳等,以及海洋植物类产品如海带、巨藻、麒麟菜、龙须菜等为原料,经多道工序加工处理,制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海洋多聚糖具有易溶解、保水性强,粘度高低可调,凝胶强度高低可调等特点。
(二)有益微生物菌:
为固氮菌和胶质芽孢杆菌。
(三)无机养分:
氮:采用含氮量≥50%的尿素粉;
磷:采用P2O5含量≥16%的过磷酸钙;
钾:采用K2O含量≥60%的优良氯化钾、碳酸钾、硫酸钾混合物。
(四)有机质:
采用有机质含量≥65%的海藻粉,其中含K、Ca、Na等农作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在3%以上。
海洋多聚糖有机无机复混控释肥要求:海洋多聚糖,N+P2O5+K2O的质量百分比含量≥15%,有效活菌数≥500亿个/kg,有机质质量百分比含量≥35%。
海洋多聚糖有机无机复混控释肥,其特殊之处在于原料包含如下组分,按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海洋多聚糖0.3-45%,尿素8-15%,过磷酸钙10-14%,复合钾盐6-15%,海藻粉30-65%,其它为家用有机肥,如粪便等。
所说尿素中氮含量≥50%。
所说过磷酸钙中P2O5含量≥16%。
所说复合钾盐中K2O含量≥60%,为氯化钾、碳酸钾、硫酸钾混合物。
所说海藻粉有机质含量≥65%。
有益微生物菌为固氮菌和胶质芽孢杆菌。
所说海洋多聚糖,原料包含如下组分,按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虾壳或蟹壳或虾壳与蟹壳30-70%,海带、麒麟菜、龙须菜、巨藻任一种或几种30-70%。
上述海洋多聚糖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原料:先去除原料中各种杂质,按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称取各种原料,将原料干燥至水分低于38%,盐浸条件下长期保存备用。
2)碱处理:将原料用7-12%浓度的NaOH溶液,在55-65℃条件下浸泡3-4小时。
3)水洗碱液:碱处理后原料用水先泡洗,然后冲洗到PH值达7.5以下。
4)酸处理:用HCL和H2SO4按体积比(1.8-2.2)∶1,配成混合液,然后稀释到PH值1.5-2,将上述水洗后的原料浸泡其中15-30分钟,待原料软化立刻取出。
5)水洗酸液:酸处理后的原料用水先冲洗,然后泡洗到PH值达6.5以上。
6)消化溶解:常温条件下在水中加入水质量2.5-3.5‰的蛋白酶、1.5-2.5‰的纤维酶制成溶液,将水洗酸液后的原料浸泡其中8-12小时,然后升温至110-130℃,保温2-3小时,充分溶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京花;王红梅;杨晓桐;孙明,未经刘京花;王红梅;杨晓桐;孙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06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