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振荡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81015.1 | 申请日: | 201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9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则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B5/20 | 分类号: | H03B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荡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振荡电路(oscillating circuit),特别涉及一种可数字式控制电容值的压控振荡电路(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
背景技术
许多无线通信系统(如手机)需内建振荡电路以产生高频信号,来处理(如调制、解调)无线通信系统所接收的信号或欲发送的信号。以手机为例,为了避免其它手机的干扰,手机必须操作于较大的频率范围或较多的频道。一般而言,无线通信系统为了能在较大的频率范围内操作,通常需设置频率同步器(frequency synthesizer)。频率同步器包括可控制的振荡电路(如压控振荡电路)。该可控制的振荡电路用来接收控制电压或控制信号,以调整输出的振荡信号到所需的频率。
振荡电路可利用一具有电感与电容的储能电路来实施,该储能电路根据其电感和电容而共振于一特定频率,为了调整振荡信号的频率,储能电路中的电感值或是电容值必须是可调的。举例而言,将一受电压控制的可变电容(如变容二极管,varactor)并联耦接至储能电路的电容,如此,透过调整电压,即可改变储能电路的电容值,以调整储能电路的共振频率,并进而改变振荡电路所输出的振荡信号的频率。
当手机欲避免其它手机的干扰时,该手机必须可更精确地选择其操作频率。然而,由于公知技术的可控制的振荡电路(压控振荡电路)采用模拟式控制电容值的方式,因此导致公知技术的振荡电路无法精确控制所输出的振荡信号频率,如此造成手机无法在正确的频率上操作,就有可能受到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精确控制振荡电路所输出的振荡信号频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振荡电路,该振荡电路包含一放大器、一储能电路(tank circuit),以及一切换式电容模块(discretely switchable capacitance module)。该储能电路包含一储能电感与一储能电容。该切换式电容模块用来控制该振荡电路中的电容值。该切换式电容模块包含一电容、一开关,以及一直流馈入电路(DC-feed circuit)。该电容耦接于一第一节点与一第二节点之间。该开关具有一控制端。该开关耦接于该第二节点与一第三节点之间。该直流馈入电路包含一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二节点,以及一第二端用来接收一第一控制信号或一第二控制信号。该开关的控制端接收一已知电压。当该第一控制信号施加于该直流馈入电路的该第二端时,该电容透过该开关耦接于该第一节点与该第三节点之间而与该储能电路的储能电容并联耦接。当该第二控制信号施加于该直流馈入电路的该第二端时,该电容与该储能电路不并联耦接。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控制一振荡电路中电容值的方法。该方法包含施加于一已知电压至一开关的一控制端,以及选择性地施加一第一控制信号或一第二控制信号至一直流馈入电路的一第一端。该开关耦接于地端与一电容的一第一端之间,且该电容的一第二端耦接于该振荡电路的一输出端。该直流馈入电路的一第二端耦接于该电容的该第一端。当该第一控制信号施加于该直流馈入电路的该第一端时,该电容透过该开关耦接于该第一节点与一第三节点之间,而与该振荡电路的一储能电路并联耦接。当该第二控制信号施加于该直流馈入电路的该第一端时,该电容与该储能电路不并联耦接。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控制一振荡电路的电容值的装置。该装置包含一第一电容、一第二电容、一开关、一第一直流馈入电路,以及一第二直流馈入电路。该第一电容耦接于一第一节点与一第二节点之间。该第二电容耦接于一第三节点与一第四节点之间。该开关具有一控制端。该开关耦接于该第二节点与该第四节点之间。该第一直流馈入电路具有一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二节点,以及一第二端用来接收一控制信号。该第二直流馈入电路具有一第一端耦接于该第四节点,以及一第二端用来接收该控制信号。该开关的该控制端接收一已知电压。当一第一控制信号施加于该第一直流馈入电路的该第二端与该第二直流馈入电路的该第二端时,该第一电容与该第二电容透过该开关耦接于该第一节点与该第三节点之间。当一第二控制信号施加于该第一直流馈入电路的该第二端与该第二直流馈入电路的该第二端时,该第一电容以及该第二电容断开耦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立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10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形成装置、打印系统以及功能设定方法
- 下一篇:图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