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脂肪肝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81214.2 | 申请日: | 201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9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潘林梅;薛博瑜;孙丽霞;严令耕;倪荷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脂肪肝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脂肪肝的中药组合物和制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国内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占到平均人口的10%,成为目前仅次于病毒性肝炎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二大肝病。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脂肪肝发病有低龄化趋势。据调查,在某些地区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可高达20%左右;广州30岁左右人群脂肪肝发病率为20%至30%,上海某高校脂肪肝发病率为8.8%,北京某高校脂肪肝发病率为11%,在肥胖、嗜洒和糖尿病人群中可高达50%~60%,其中约25%的脂肪肝患者发生肝纤维化,1.5%~8.0%的患者发展为肝硬化,从而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预期寿命缩短。因此,脂肪肝的防治对阻止慢性肝病的进展和改善预后是十分重要的,重视并加强对脂肪肝的防治对于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脂肪肝为肝内脂类代谢异常,主要是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的过度沉积,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①肥胖症肝内脂肪浸润。②糖尿病。③酒精中毒。④肝炎、肝硬化。⑤药物性。⑥肝代谢性疾病等。根据脂肪浸润程度及分布范围不同,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种,病理及临床病程为可逆性。
目前,国内外对于脂肪肝尚无理想的特效治疗药物。临床上已有的常用防治脂肪肝的药物大多作用缓和,治疗范围局限,疗效不显著,有的药物长期使用对肝脏有损伤,不宜用于脂肪肝的治疗,有的药物还会产生毒副作用。为此,急需开发出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脂肪肝的药物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患病率高,复发率高是脂肪肝的主要特点,同时反映出脂肪肝治疗药物市场的需求巨大。中成药已经在脂肪肝用药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因为中成药副作用小,疗效确切,适用于长期用药,适应了脂肪肝容易复发的特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消食导滞、降低血脂,治疗脂肪肝疾病的中药制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脂肪肝的中药组合物,它所含的活性成分由下列重量份原料配比制备而成:丹参10-30份、荷叶10-30份、山楂10-30份、泽泻10-30份、制何首乌10-30份、郁金10-30份和垂盆草10-30份。
一种用于治疗脂肪肝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它所含的活性成分由下列重量份原料配比制备而成:丹参20份、荷叶20份、山楂20份、泽泻20份、制何首乌20份、郁金20份和垂盆草20份。
本发明剂型是颗粒剂、片剂、口服液、胶囊剂。
制备所述用于治疗脂肪肝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为:取处方量的丹参、荷叶、山楂、泽泻、制何首乌、郁金和垂盆草药材并混合,加水2次,煎煮,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65℃测,加适量乙醇使含醇量达75%,以体积分数计,0-10℃冷藏24-48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65℃测,干燥,粉碎成干浸膏粉,加入辅料,制成所需制剂。
上述用于治疗脂肪肝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第一次加水量为混合药材总重量的10倍,煎煮2-3小时,第二次加水量为混合药材总重量的8倍量水,煎煮1-2小时。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为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生导师薛博瑜教授经20多年的临床使用,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的个人经验方。初步药理研究发现本方具有良好的调脂、保肝、改善血循环等作用,疗效可靠,且未发现毒副作用。本方因对高血脂症、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法分析准确、配伍合理,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12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