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杀菌剂固体农药光学参数的测定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81700.4 | 申请日: | 201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7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王孝伟;马冶浩;王花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21/41;G01N1/2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杀菌剂 固体 农药 光学 参数 测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检测和鉴别农药种类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杀菌剂固体农药光学参数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对农药的需求和依赖日益增长。农药对环境和人们的健康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危害。特别是近年来,食物中农药残留超标而引起的致畸致残及中毒事件等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农药痕迹残留及其代谢物在土壤、水及农产品中均有发现。世界各国对农产品及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均有相应检测方法和标准,目前我国也正在制定82种农产品及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的国家标准。
现有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大致可分为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但此类方法的样品前处理复杂,检测时间长,对检测人员要求较高,无法在线检测等不足。因此建立一种检测农产品及食品中快速、准确、简便的无损检测方法十分必要。近年来,随着THz技术的快速发展,它的独特性能在农药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日趋成熟。 2005年至今,国内张希成、葛敏、颜志刚、朱莉等人先后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测试得到了乙酰甲胺磷、吡虫啉、代森锰锌、乐果、甲基对硫磷、戊唑醇、己唑醇和苏丹红I号等大量农药的太赫兹光谱。2007年,日本的研究机构对部分常见的农药也作了相关研究,获得了有关农药的太赫兹光谱。2010年,王强、王孝伟等人对固体农药粉锈宁、克菌丹、噻菌灵、灭菌丹、丁草胺、异丙甲草胺等杀菌剂和除草剂进行实验,得到了它们的太赫兹时域光谱。
苯菌灵为白色结晶固体,英文通用名Benomyl,分子式为C14H18N4O3,分子量为290.32,是高效、广谱、内吸性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铲除和治疗作用,可用于喷洒、拌种和土壤处理。主要用于防治蔬菜、果树、油料作物病害,对水果及蔬菜还具有保鲜作用。对温血动物低毒,对皮肤有轻微刺激性。
百菌清为白色晶体,英文通用名chlorothalonl,分子式为C8Cl4N2,分子量为265.91,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性杀菌剂,广泛用于防治果树、蔬菜菜叶等多种害虫,对水稻、小麦、棉花等多种病害,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工业防霉剂、水果保鲜剂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杀菌剂固体农药光学参数的测定方法。
杀菌剂固体农药光学参数的测定方法的步骤如下:
1)将质量百分比浓度为95~100%的杀菌剂固体农药样品和聚乙烯粉末分别置于真空干燥箱中进行2~3小时的烘干后,取1:1的杀菌剂固体农药样品和聚乙烯粉末在红外灯下进行研磨混合均匀,用气压压片机在20~30 MPa的压力下将其压成直径为10~13 mm,厚度1.2~1.5 mm的圆盘形薄片,得到固体杀菌剂实验样品;
2)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对没有放固体杀菌剂实验样品时的氮气进行测试,得到氮气的THz时域波形数据,重复测量3~5次,取平均值,作为数据分析处理与比较的参考信号;
3)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对固体杀菌剂实验样品进行测试,得到固体杀菌剂实验样品的THz时域数据,重复测量3~5次,取平均值,作为数据处理的实验样品信号;
4)对参考信号和实验样品信号分别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得到参考信号的和实验样品信号的太赫兹频域数据;
5)采用基于菲涅尔公式的数据处理模型,提取实验农药固体样品的光学参数,吸收系数 和折射率分别为
(1)
(2)
式(1)和(2)中、分别为实验样品信号和参考信号的振幅比值和相位差,其数值可由实验所得数据得到;d为杀菌剂农药测试样品的厚度;c为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频率;
测试环境:THz的光路充有氮气,箱内相对湿度小于4.0%,室内环境相对湿度50%左右,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采样范围0~2 mm,采样步长为0.01 mm。
所述的杀菌剂固体农药样品为:苯菌灵和百菌清。所述的苯菌灵的光学参数有效频率范围为0.16-2.10 THz,百菌清的光学参数有效频率范围为0.20-2.18 TH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未经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17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