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柱状拉伸试样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测量的装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81820.4 | 申请日: | 201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0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汪丽丽;张茂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4 | 分类号: | G01N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章蔚强 |
地址: | 201036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柱状 拉伸 试样 断后 伸长 断面 收缩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试样力学性能试验的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柱状拉伸试样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测量的装卡装置。
背景技术
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是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试验,可便于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冶金等各种工业部门合理地使用材料,从而保证机器、零件等安全可靠地工作。
众所周知,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是材料力学性能试验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然而,在现有的测定柱状试样拉伸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试棒拉断前后的截面、长度进行测量,这一过程,往往需要一人把持试棒,另一人进行测量,这样不仅浪费工时,而且试棒拉断后的测量尺寸往往不准确,另外,传统的用于上述测量试验的辅助夹装装置结构比较复杂,操作不便,而且成本较高,因此,鉴于以上情况,如今迫切需要对这种夹装装置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的柱状拉伸试样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测量的装卡装置,以实现装卡时断棒的准确对中、契合,提高操作员的效率和读数的准确性。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柱状拉伸试样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测量的装卡装置,所述拉伸试样的两端面分别设有一凹槽,且所述两个凹槽位于同一轴线,所述装卡装置包括一水平设置的底板、分别竖直设置在该底板两端的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竖直设置在底板上表面的第三支架板、一活动顶杆和一固定顶杆,
所述第三支架板的侧面设有一用于水平穿设所述活动顶杆的第一通孔;
所述第二支架板的侧面设有一用于水平穿设所述固定顶杆的第二通孔,该第二支架板上还开设一沿水平径向并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的缝隙,且该缝隙通过一竖直穿入所述第二支架板顶面的拧紧手杆合拢;
所述活动顶杆和固定顶杆的一端分别为与所述拉伸试样的凹槽匹配的尖端,且该活动顶杆的尖端和固定顶杆的尖端相对且同轴设置,所述固定顶杆通过拧紧手杆与所述第二支架板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顶杆外缘套设有两个分别紧固于所述第三支架板两侧面的固定圈以及一顶紧弹簧,且该顶紧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活动顶杆的尖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靠近所述第二支架板的固定圈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顶杆通过拧紧螺丝与远离所述第二支架板的固定圈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活动顶杆和固定顶杆顶牢所述拉伸试样。
在上述的柱状拉伸试样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测量的装卡装置中,所述装卡装置还包括一通过导轨活动连接在所述底板下表面的抽屉。
在上述的柱状拉伸试样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测量的装卡装置中,所述第一支架板顶面开设一U型槽。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本发明充分利用机加工拉伸试样时在端头留下的凹槽进行装卡,即使活动顶杆和固定顶杆的尖端顶牢拉伸试样,因此只需一个人即可简单便捷的完成柱状试样拉伸前后长度和直径的测量工作,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本发明结构简单、装夹方便,可满足一般力学试验室测量柱状横拉伸试样的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柱状拉伸试样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测量的装卡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1的B向视图;
图4是图1的C-C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拉伸试样9的两端面分别设有一凹槽(图中未示),且两个凹槽位于同一轴线。
本发明,即一种柱状拉伸试样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测量的装卡装置,它包括一水平设置的底板2、分别竖直设置在该底板2两端的第一支架板1和第二支架板3、竖直设置在底板2上表面的第三支架板4、一活动顶杆11、一固定顶杆6和一通过导轨12活动连接在底板2下表面的抽屉13,其中,
第一支架板1顶面开设一U型槽101;
第三支架板4的侧面设有一用于水平穿设活动顶杆11的第一通孔(图中未示);
第二支架板3的侧面设有一用于水平穿设固定顶杆6的第二通孔30,该第二支架板3上还开设一沿水平径向并与所述第二通孔30连通的缝隙31,且该缝隙31通过一竖直穿入第二支架板3顶面的拧紧手杆5合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18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