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接触式测温的电饭煲及测温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83251.7 | 申请日: | 201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4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叶小舟;彭霭钳;刘劲旋;林卫文;武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小舟;刘劲旋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G01K7/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张聚增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测温 电饭煲 方法 | ||
1.一种非接触式测温的电饭煲,在电饭煲的外壳中,包括一内壳(3)、内锅(9)、发热盘(4)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与内锅(9)底部紧密接触的磁性感温元件(10)、一与所述磁性感温元件(10)位置相对应的测温元件,测温元件包括测温感应线圈(6)和励磁线圈,所述的磁性感温元件(10)为铁磁体或亚铁磁体,利用磁体磁导率的温度特性,配合励磁线圈和测温感应线圈,当所述的磁性感温元件的磁感应强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时,其产生的磁场发生变化,该变化反映在测温感应线圈中就产生了相应温度的电信号,通过控制电路实现温度检测及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测温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性感温元件(10)安装于内锅(9)底或安装于内壳(3)底部的上表面,位于发热盘(4)的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测温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输出控制电路、电流检测电路、温度保护电路、输出调节电路、显示电路和保护电路,还包括测温电路,所述的测温电路包括测温感应线圈和电信号判别电路,测温感应线圈与电信号判别电路相连,电信号判别电路再与输出控制电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测温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温感应线圈为电磁感应线圈或霍尔线圈或霍尔芯片,或者为它们的任意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测温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铁磁体或亚铁磁体是指铁、镍、钴、钆、镝的任何一种,或它们任意组合的合金,或铁氧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测温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饭煲为普通加热电饭煲,所述的发热盘(4)内嵌电发热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测温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饭煲为电磁电饭煲,所述的发热盘(4)内为电磁加热线圈,励磁线圈与电磁加热线圈为一体,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在施加交变磁场对铁磁体材料制备的内锅进行加热的同时,兼做与磁性感温元件、测温感应线圈匹配的励磁线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测温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9)采用铁磁体材料制备,内锅的尺寸、形状和质量,以及磁性感温元件尺寸、形状和质量,以及测温感应线圈之间的各种参数相对固定,以减少铁磁体内锅对磁性感温元件和/或测温感应线圈的影响。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电饭煲的测温方法,其特征在于:电饭煲工作时,励磁线圈通电,产生一定强度的感温检测磁场,感温检测磁场通过磁性感温元件和测温感应线圈时,在测温感应线圈中产生电信号,当磁性感温元件的温度随内锅温度变化时,磁性感温元件的磁性强度发生变化,则测温感应线圈的磁通量相应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测温感应线圈两端的电信号产生变化,由于磁性感温元件的不同温度点对应着不同强度的磁性,磁性强度变化,感温检测磁场产生的电信号变化,根据该电信号对应检测到内锅的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温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于磁性感温元件的不同温度点对应着不同强度的磁性,同时测温感应线圈中会产生相应的电信号,根据电饭煲的不同烹饪程序的要求设定多个温度点,通过测温感应线圈产生的电信号的大小判别出磁性感温元件的多点温度变化,实现电饭煲的自动温度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小舟;刘劲旋,未经叶小舟;刘劲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325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耐磨家具封边装饰膜
- 下一篇:一种带除湿功能的橱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