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车辆用的电动机轴的配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83438.7 | 申请日: | 201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0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姜赟;钱蓓蓓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M7/12 | 分类号: | B62M7/12;B60K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车辆 机轴 结构 | ||
1.一种电动车辆用的电动机轴(50)的配线结构,电动车辆中,在车轮(56)内具备行驶用的轮毂型的驱动用电动机(58),作为所述驱动用电动机(58)的车轴的电动机轴(50)的两端被车轴支承部(18L、18R、46L、46R)不能转动地固定在车身上,在所述车轮(56)内的所述电动机轴(50)上固定有固定件(110),在所述车轮(56)的内侧固定有旋转件(112),通过所述电动机轴(50)内而与所述固定件(110)进行接线,所述电动车辆用的电动机轴(50)的配线结构的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电动机轴(50)的轴端靠内侧且所述车轴支承部(18L、18R、46L、46R)的内侧的所述电动机轴(50)上设有贯通孔(144),通过该贯通孔(144)而与所述固定件(110)进行接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的电动机轴(50)的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轮(56)是至少具有主体部(104)和侧部(106R)的分割轮,其中,所述主体部(104)具有保持轮胎(100)的轮辋部(102),所述侧部(106R)从所述电动机轴(50)的轴向安装于所述主体部(104),
所述电动机轴(50)的所述贯通孔(144)的配线入口(150)设置在所述侧部(106R)的外侧,所述贯通孔(144)的配线出口(152)设置在所述侧部(106R)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的电动机轴(50)的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部(106R)与所述电动机轴(50)之间设置有将所述车轮(56)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旋转支承构件(124R),
所述旋转支承构件(124R)的轴向外侧与形成在所述侧部(106R)上的侧部侧定位部(126R)抵接,
所述旋转支承构件(124R)的轴向内侧与形成在所述电动机轴(50)上的电动机轴侧定位部(128R)抵接,
所述电动机轴侧定位部(128R)形成为直径比所述电动机轴(50)的设置有所述旋转支承构件(124R)的部位的直径大,
所述配线出口(152)设置在比所述电动机轴侧定位部(128R)靠内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的电动机轴(50)的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动机轴(50)的比所述配线出口(152)靠轴向内侧的位置形成有固定所述固定件(110)的固定部(114),所述固定部(114)的直径比所述电动机轴侧定位部(128R)的直径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的电动机轴(50)的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由设置有所述贯通孔(144)的一侧的所述侧部(106R)与制动鼓盖(154)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制动用的制动鼓(156),
在所述制动鼓盖(154)上设有与所述固定件(110)接线的配线(148)能够插入的插入孔(158),
所述配线(148)通过所述插入孔(158)及所述空间而插入到所述贯通孔(144)中,
在所述插入孔(158)设置有防水构件(1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的电动机轴(50)的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朝向所述车身前方观察时在右侧形成有所述电动机轴(50)的所述贯通孔(144)且设置有所述制动鼓(15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的电动机轴(50)的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朝向车身前方观察时在右侧形成有所述电动机轴(50)的所述贯通孔(14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的电动机轴(50)的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轴支承部(46L、46R)为后轮支承用的摆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的电动机轴(50)的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轴支承部(18L、18R)为前轮支承用的前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的电动机轴(50)的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轴(50)的所述贯通孔(144)形成在所述车身的上下方向上,
所述贯通孔(144)的下侧的开口为所述配线入口(150),上侧的开口为所述配线出口(1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343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奶牛白细胞黏附缺陷症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
- 下一篇:污泥脱水带式压榨过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