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光盘、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83816.1 | 申请日: | 2009-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2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宫本治一;渡边康一;永井裕;西村孝一郎;安川贵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G11B7/0045 | 分类号: | G11B7/0045;G11B7/24;G11B7/005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郭凤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光盘 信息 记录 方法 再生 | ||
本申请为2009年9月1日递交的、申请号为200910171584.8、发明名称为“多层光盘及其记录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以及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的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图2示意性地表示了现有的多层光盘的截面构造和选择性地对各记录层的信息进行记录再生的原理。在该现有例中,记录介质共有5个记录层(第1记录层411、第2记录层412、第3记录层413、第4记录层414、第5记录层415)。使用该5层介质,例如为了访问第2记录层412上的记录信息,控制物镜30的位置,并使光点32的位置定位于第2记录层412上。此时,通过物镜聚焦过程中的会聚光31透过半透明的第1记录层411,但在该第1记录层上,会聚光31的光束直径与第2记录层412上的光点32的直径相比足够大,因此无法分解半透明的第1记录层411上的记录信息来进行再生。在半透明的第1记录层411上光束直径较大,因此单位面积的光强度相对减小,不用担心在记录时破坏第1记录层411的信息。于是,不受第1记录层的影响地实现了比第1记录层更靠里的第2记录层的信息记录再生。
同样地,在对第5记录层415上的信息进行记录再生时,控制物镜30的位置并将光点32的位置定位于第5记录层415上。在此,在设层间间隔为d、设物镜的数值孔径为NA、设光的波长为λ、设层间透明层的折射率为n时,与记录再生目标层相邻的层的光束直径成为2×d×(NA/n)/(1-(NA/n)2)1/2。例如在d为8μm、NA为0.85的情况下,光束直径成为约10μm,与波长λ为400nm时的目标层中的光点32的直径λ/NA=470nm相比,直径为20倍以上,面积为400倍以上。在特开平5-101398号公报(专利文献1)详细记载了像这样不受其它层的影响地在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再生的条件。
在这样的多层光盘中,当从光入射侧看在距离光入射一侧远的里层(farther layer)上记录信息时,在经过距离光入射一侧近的近层(nearer layer)上的未记录区域在里层上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以及在经过近层上的已记录区域进行记录的情况下,由于近层的有效的透过率的差异,因此存在到达里层的激光功率不同的问题。使用图5示意性地表示该问题。图5(a)表示将光点聚焦在第n记录层(第n层)上的情形,图5(b)表示将光点聚焦在第n层上时,透过比第n层更近的记录层(第m层)的光束的情形。图中的纵线表示在第n层上形成的记录轨道。区域431表示未记录任何信息的区域(未记录区域),区域432表示记录了某种信息的区域(已记录区域)。在蓝光光盘(Blu-rayDisc)的情况下,轨道间距为0.32μm,根据距第n层的距离,入射到第m层的光扩大到包含大约100条左右的轨道的范围而透过第m层。在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中透过率不同,因此即使在相同光束透过的情况下,在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中透过光量也不同。即第m层的有效透过率根据第m层中存在的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的面积的比而变化。
针对该问题,在特开2003-109217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通过以近层的未记录部分和已记录部分的透过率的差在一定值以下的方式构成记录介质,可以与近层的记录状态无关地,以恒定的记录功率对里层进行记录。
如特开2003-109217号公报记载的那样,在进行近层(第m层)的光学设计时,希望在未记录区域和已记录区域中透过率不变化。但是,由于以介质的制造偏差、设计误差为首的各种因素,通常在未记录区域431和已记录区域432间产生了百分之几到10%左右的透过率差。另外,例如即便可以使近层的透过率相同,由于反射率不同,因此由于来自近层的反射光的影响,里层的再生信号品质变化。
因此,在实际的介质中,在未记录区域431和已记录区域432间存在少量的透过率差,如图5所示,在经过近的第m层的未记录区域431在里侧的第n层上进行记录的情况与经过近的第m层的已记录区域432在里侧的第n层上进行记录的情况相比,由于第m层的有效的透过率的差异,到达第n层的激光功率不同。更确切地说,光点321在里侧的第n层上聚焦时的、近的第m层的有效的透过率并不是根据近的第m层是未记录还是已记录二值地进行变化,而是根据近的第m层上的光束322占据的未记录部分和已记录部分的面积的比,连续地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38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盘的记录方法和光盘装置
- 下一篇:一种非连续接收处理方法及基站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