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缓带式水稻抛秧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84425.1 | 申请日: | 201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6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式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木斯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4007***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带式 水稻 抛秧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有缓慢运行的输送带的水稻抛秧机。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的水稻抛秧机是采用带有抛掷板的输送带,输送带以较快的速度运行,将输送带上的水稻秧苗抛到稻田中。水稻秧苗是从漏斗形进料口由操作人员放入的,抛掷秧苗的密度取决于操作员放入秧苗的速度与数量,因此秧苗密度不匀。另外,抛掷板与秧苗接触时有撞击,容易使秧苗根部受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水稻秧苗较均匀的抛入稻田中,又不损害秧苗根部的缓带式抛秧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被动力牵引的机架上设有输送带,输送带的运行是由链条带动的。链条与地轮上的链轮相连,输送带的运行速度与地轮是同步的。秧苗在被抛出之前是由操作手将它们码放在输送带上的。秧苗是用育苗钵盘培育的,根部带有尺寸基本相同的泥坨(有一定的硬度)。码放时只要使秧苗的根部朝下、泥坨互相贴紧即可。这样就保证了秧苗间的间距基本相同,秧苗落入稻田后的间距也基本相同。输送带的张紧力是可调的。地轮轴上设有离合器,可在不需要抛秧时将地轮与输送带的联动断开。在机架上还设有运输轮,在非田间运行时使用。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该抛秧机即可将水稻秧苗均匀的抛入稻田中,又不损伤秧苗。另外结构也比较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侧视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1中,机架2的前部设有牵引杆1,用于与动力机械相连。机架2上还有秧箱3用于放置秧苗,座椅4用于操作手休息。机架2的后部设有主动带轮10、从动带轮28、小带轮27,它们的上面装有输送带8.输送带的下部设有张紧轮18、张紧力调节杆19用于调节输送带8的张紧力。输送带8是由较宽的柔性材料制成(见图2),两侧有侧板7防止输送带8脱出。主动轮10上固定有大链轮12。下部设有小链轮15,由上链条13将它们连起来。在上链条的非受力端设有调节链轮14,以防止交叉的链条互相干涉、松脱。在机架2上还设有地轮17。地轮轴29上装有链轮22(见图2),它们在离合器23的作用下可以固定或脱离。固定或脱离是由操纵杆5控制的。作业时地轮轴29旋转,链轮22由传动链条16带动中链轮21及小链轮15旋转。中链轮21及小链轮15固定在体育馆轴上。小链轮15带动打链轮12及主动带轮10旋转,使输送带8向后运行。运行的速度是与地轮17同步的。由操作手将秧苗9放置在输送带8上,只要将秧苗9互相靠近即可保证秧苗的间距基本相同。这样秧苗9就源源不断地从输送带8上落下。挡板11使秧苗9保持竖直向下落。在机架2上还设有运输论26,它在油缸24、轮杆25的作用下保持图中的状态或落下的状态。在本机械处于运输状态时,运输论26落下,使地轮17不与地面接触。在机架2上还设有扶手杆6,便于操作员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木斯大学,未经佳木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44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延缓衰老的保健食品生产工艺
- 下一篇:电路板柔性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