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子银杏罐头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84541.3 | 申请日: | 201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7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葛泓杉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泓杉 |
主分类号: | A23L1/29 | 分类号: | A23L1/29;A23L1/36;A23L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700 浙江省淳***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银杏 罐头 | ||
一、技术领域
一种食品罐头的加工技术。主要原料为银杏(又名白果)果实和山茱萸果实。银杏和山茱萸都是传统的中药材,并经国家批准可以做为食品食用。
二、技术背景
银杏和山茱萸都是传统的中药材,都被国家批准可以做为食品经营。做为食品它们都有口感不好,难以开发出适合日常习惯的有理想口感的食品,因而严重限限制了它们做为食品的市场需求。不管是药用还是食用,它们的初加工都可以用清水煮沸的工序。水煮后,都是将水倒掉,再进行下一步的加工。银杏水煮后可以达到解毒并去除部分苦味的效果;山茱萸水煮是为进一步加工做准备。但是水煮后不仅使大量天然营养成份丢失,破坏了天然口感,而且水煮后它们都不能达到理想的口味和口感。即使再进行调味或与其它食品配合,都不能有令人满意的口味和口感。使得人们不得不为了取其营养价值而牺牲美味享受。这一食品加工上的障碍使得银杏和山茱萸始终不能脱离其药性,严重制约了它们的食品性能的发挥。
三、发明内容
1、配方;生鲜白果仁35-60%,含子生鲜山茱萸40-65%,清水适量,蔗糖及其它调味品适量。
2、加工方法;符合食品加工卫生标准的生鲜白果仁和生鲜山茱萸,以适当比例装罐,加入蔗糖及其它调味品后,以清水罐满罐头容器。然后以100度高温对罐头进行蒸(煮)20分钟左右即成。
因为本食品加工技术的核心是两种原料在生鲜状态下与清水一道直接装罐并高温处理,所以不对其它食品加工所需的添加剂的配方和技术提出专利要求。仅对配方中的两种主要原料共存的方法和直接与清水罐装后进行高温处理的加工方法等提出专利申请。
四、具体实施方式
生鲜银杏仁味苦有毒,加温处理本身就是解毒的有效方法,一惯在食用银杏时使用。但是不论是烘烤还是水煮处理后,其苦味等不良口感,仍不能有效清除。特别是水煮法使大量溶与水的天然有益成份大量丢失。
生鲜山茱萸果实味酸涩无毒,水煮是其必然的加工方法。水煮后的山茱萸仍然酸涩,这一问题至今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药用,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做为食品就严重制约了山茱萸的开发价值。
将生鲜银杏和生鲜山茱萸果实以一定的比例泡在清水中加热,就产生了神奇的效果。银杏不仅解毒、苦味尽除,而且会产生极为诱人的口感和香味儿。山茱萸的酸涩味也彻底消除,同样变成了一种极为纯香的口味。这一口味将有效地克服它们在食品化过程中面临的味感障碍。
生鲜银杏仁和生鲜山茱萸两种果实同时水煮,之所以人发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这两种原料都各含多种有机化学成份,他们即是营养成份,口味又不佳。所以仅以水煮清除的方式就难以达到理想的加工要求。当这两种原料同时水煮时,他们各自所携带的有机化学成份,就发生了复杂的反应。反应的结果就是各自把对方的不良的味感彻底改善,并且所有的营养成份都没有流失。
银杏的加工,始终要关注它所存在的毒性。银杏去毒的方式是高温,沸水三分钟就可以有效地破坏其毒素。水煮或高温烘烤都是银杏去毒的方式。经过高温去毒的银杏,口味仍然苦,并且食用还是有要求,过大量还是会有毒性表现。但是经过与山茱萸共同水煮的银杏仁,不仅没有苦味,而且毒性彻底消失。就是说吃多了可能撑坏,但是没有中毒之虑。
用这种方法也可以仅做银杏或山茱萸的加工,共煮后取出分别做其它用途。
本专利申请之所以取命为多子银杏罐头,而不是茱萸银杏罐头。即是考虑商品的市场文化需求,也是为了食用安全起见,着重强调山茱萸的“多子(核)”,一举两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泓杉,未经葛泓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45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胡萝卜愈伤组织培养水稻干尖线虫的方法
- 下一篇:织物保湿整理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