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力纯氧自动增氧罐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84729.8 | 申请日: | 201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0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周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伯英孚水质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自动 增氧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增氧装置,具体的涉及一种压力纯氧自动增氧罐。
背景技术
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通常记作DO,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mg/L)表示。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但当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耗氧严重,溶解氧得不到及时补充,水体中的厌氧菌就会很快繁殖,有机物因腐败而使水体变黑、发臭,因此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有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提高造氧能力,二是减少耗氧因素。具体实施方式为:空气增氧及纯氧增氧,其中空气增氧为目前国内最常见增氧方式,具体阐述如下:
(一)空气增氧:
1、微孔曝气管和曝气砂头,属于强制式增氧:
强制式增氧是空气增氧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将空气通过某种方式注入水中,使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中。在中国最常见的设备是配合罗茨风机使用的微孔曝气管,其它的有配合风机使用的曝气砂头,其主要缺点如下:
1.空气中含氧量在21%左右,即空气全部溶解于水中,氧气利用率最高也只能达到21%;
2.微孔曝气管及砂头的孔径大,产生的气泡大,氧气的利用率低,只有10%-15%;
3.微孔曝气管和砂头的孔容易被堵塞,导致氧气不能有效的进入水中;
4.不能使水体按一定的方向旋转,因此纯氧和水在压力下不能100%混合。
2、增氧机(叶轮式、水车式,浮球式,涡轮式等),属于接触式增氧:
接触式增氧在水产养殖业、城市河道、人工湖中应用比较广泛,其方法是通过各种转动部件(如叶轮、叶片等)快速搅动水面使水花飞溅,增大水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从而达到增加水中含氧量的目的,其主要缺点如下:
1.由于曝气时大量气泡翻滚、粪便、未食的饲料等也被水流携带在水中自由扩撒,降低沉淀效果,容易引起水质的恶化;
2.由于飞溅出的水花与空气接触时间极短,氧气无法立即渗入水中,导致氧气溶解度不高;
3.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如温度、气压、晴雨天等变化都将直接严重影响增氧效果;
4.无搅拌上下水体功能,无法调节上下层水温,而水温是影响溶解氧的重要因素,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
5.需要人工合理控制开关机时间,如果使用不当的话,会消耗水体的氧气,反而降低了溶解氧含量。
总结:采用空气增氧,鱼容易受到水中饱和氨的影响。鱼的血液吸收直到与周围水中氨浓度平衡为止。由于这些水呈现过饱和状态,而鱼血液中的部分氨形成气泡储存在血管中,很容易引起“气泡病”,对鱼有极大的危害,有时造成鱼的死亡,且能耗较大。
(二)纯氧增氧:
空气增氧日益不能满足对水质改善效率及质量的要求,不能有效提高溶解氧含量,养殖户不能有效增加鱼产品产量和提高与产品质量。随着国外技术的引进,我国已经开始使用纯氧增氧。也就是将纯氧代替空气将其注入水中,快速高效提高水体的溶氧度。
目前在国内已经开始使用的装置为微孔陶瓷曝气器。
微孔陶瓷曝气器,属于强制式增氧:由微孔陶瓷片和基座组成。将微孔陶瓷片粘在一个带有气腔的基座上,在基座的两端留有气孔。工作时,将纯氧在一定的压力下注入气腔中,当压力超过陶瓷片的临界压力时,纯氧将通过陶瓷片形成微小的气泡扩散到水中,从而提高氧气的吸收率。该装置极大的提高了水对氧气的利用率,也提高了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可以超过正常状态下水中溶氧度),也使溶解氧的提高速度大大增加。其主要缺点如下:
1.氧气利用率根据水深的不同只有35%-55%;
2.陶瓷片的质量不易保证,从面影响多个曝气器同时使用时出气不均匀,影响增氧效果;
3.易堵塞,需要常清洗;
4.一般只适合活鱼的运输,不适合池塘及工厂化养殖。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压力纯氧自动增氧罐,该自动增氧罐使纯氧和水在压力环境下最大程度混合,从而保证氧气的利用率达到95%-100%,适用于大中小型水域,且实现氧气的全程自动控制,能耗低。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伯英孚水质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伯英孚水质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47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