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及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86841.5 | 申请日: | 201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3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周群望;刘亭亭;徐国伟;杨进光;黄绍寰;刘定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滔(连州)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3D2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李新林 |
地址: | 5115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电子 玻璃纤维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特别是一种高性能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级玻璃纤维布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建筑、地理探测等多种领域的电子设备印制线路板中,它是制造印制线路板的三大主要原材料之一,主要起到增强、绝缘的目的。
目前应用于电子行业玻璃纤维布的布种主要有7628、1506等,其中7628是采用经纱G75、纬纱G75织造而成,标准重量为210G/M2,G75规格的纱线平均1千米重量为68.7克,1506是采用经纱E110、纬纱E110织造而成,标准重量为164G/M2,E110纱线平均1千米重量为45克,成本较G75纱高一些。
由于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小型化、轻薄化的发展,使得大部分的PCB板生产厂商转向生产轻薄型的线路板,以适应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而作为PCB板主要原材料的玻璃纤维布的重量也需要向轻薄化的方向发展,客户对各种克重的玻璃布都有了需求,其中需要一种克重为176G/M2玻璃布是国际标准(IPC)中所没有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单位面积质量为176G/M2及制造方法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在保证玻璃纤维布产品品质的同时,降低其制造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性能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其中所述电子级玻璃纤维布是由规格为G75、纱支为68.7TEX、经纱密度为43.7根/英寸的经纱和规格为G150、纱支为33.7TEX,纬纱密度为(43±2)根/英寸的纬纱织造而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性能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A、对规格为G75、纱支为68.7TEX、经纱密度为43.7根/英寸的经纱进行整浆处理,使其卷绕在浆轴及织轴上的硬度在75~90之间;
B、将上述经过整浆处理后的G75经纱穿过钢筘与规格为G150、纱支为33.7TEX,纬纱密度为(43±2)根/英寸的纬纱在织造机上进行织造,形成玻璃纤维布坯布;
C、对上述玻璃纤维布坯布进行脱浆、表面处理和开纤处理,得到玻璃纤维布成品。
其中步骤B具体包括:
经纱通过提综形成开口,纬纱通过纬纱通道引纬、打纬,使经纱和纬纱一上一下进行平纹交织,织造出标准重量为179G/M2的玻璃纤维坯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生产过程中的经纱采用G75纱,其经纱单位克重成本仅为(9-10)元/KG,纬纱为G150纱,其单位克重成本为(17-19)元/KG,综合克重成本为(12-15)元/KG,而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克重在176G/M2的玻璃布,采用的都是E系列纱线,其原料成本在(17-20)元/KG,与相同单位面积克重下的玻璃纤维布相比,本发明的成本大大降低。
2、本发明经纱为G75纱,克重为胚布克重的70%,经纱单位重量的原料成本下降了50%,按照纱线经纬密的比例换算,本发明所生产的高性能玻璃纤维布节约原料成本达到30%以上,可满足客户单位面积质量为176G/M2的要求。
3、本发明纬纱采用G150纱,使该布种的纬纱更易引纬,有效降低喷气织机单位耗气量,降低了能耗。
4、本发明经纱采用G75纱,经密为(43±2)根/英寸;纬纱采用G150纱,纬密(43±2)根/英寸,使经纬纱密度趋于一致,保证在经纬向纬差在±10根/英寸之内;而使布面平整、光滑,不易形成荷叶边,易卷取,后工序走布不易起折,可有效提高玻璃布在下游FR-4生产过程中树脂的渗透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阐述本发明的思想及目的,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通过对各种规格的经纱和纬纱织造后获得的玻璃纤维布进行比较,得出本发明所述的高性能电子级玻璃纤维布是由规格为G75、纱支为68.7TEX、经纱密度为43.7根/英寸的经纱和规格为G150、纱支为33.7TEX,纬纱密度为(43±2)根/英寸的纬纱织造而成。
其中本发明中主要选取了以下三组规格的玻璃纱进行织造,其结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滔(连州)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未经建滔(连州)玻璃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68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