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舱体密封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86942.2 | 申请日: | 201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5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滋;褚旭东;潘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F16J15/06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聂汉钦 |
地址: | 21408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用可 移动式 救生 舱舱体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救生舱,主要应用于矿井生产中的紧急避险。
背景技术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以下简称“救生舱”)是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遇险人员快速救护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项目的子项目,于2006年立项研究,2009年首台样机在山西潞安集团试验成功并通过国家鉴定。救生舱舱体要求具有抗爆炸、抗冲击、耐高温、且气密的性能,因此,舱体间连接结构的抗爆、抗冲击、气密性能,直接关系到救生舱整体性能指标的实现,非常重要。
对于采用竖井下井到作业面再横向采掘的挖掘方式,大型设备下井均需通过吊笼转运,因此,救生舱需采用分单元结构吊运下井并在井下安装成整体。现有救生舱舱体间连接采用平面法兰、螺栓连接,详见图1,相邻的两个舱体1和舱体5之分别设置法兰2和法兰4,法兰2和法兰4之间通过螺栓6连接,法兰2和法兰4之间设置平面密封垫3密封。
上述连接结构的缺点在于:
1)在救生舱承受爆炸冲击时,由于舱体变形,相邻的法兰2和法兰4之间会产生位移,从而在螺栓6处形成剪切力,由于法兰上各螺栓的紧固力不可能完全一致,当受力大于某个螺栓强度,会引起螺栓断裂,进而产生链式反应,逐个剪断螺栓,最后破坏连接,使救生舱密封失效;
2)定位精度差,舱体外部安装时无定位基准,不利于安装连接;
3)平面密封垫密封面积过大,难以做到气密;
4)平面密封垫的螺栓孔过多,互换性差,每次拆装舱体后均需更换密封垫。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进行研究和改进,提供一种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舱体密封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包括舱体,舱体的端面设置法兰,相邻的舱体之间通过法兰螺栓连接,相邻的两个法兰分别设置凸面和凹面,相邻的两个法兰通过凸面和凹面配合抵接。
进一步地,在相邻的两个法兰之中,有一个法兰面上设置安装槽,安装槽内嵌有O型密封圈,相邻的两个法兰通过O型密封圈密封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1) 在舱体承受爆炸冲击时,舱体受力变形由法兰上的凹凸面承受,不会引起法兰间位移,保护螺栓,确保救生舱舱体整体连接结构不受破坏,使救生舱密封性能良好。
2) 定位精度高,舱体互换性好,安装后舱体外表面高度误差小于0.25mm。
3) 密封性能好,可满足舱体内压始终高于外界大气压力200Pa~1000Pa,同时救生舱泄压速率不超过350Pa。
4) O型圈标转化、通用性好,可反复拆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带有凸面的法兰结构放大图;
图4为带有凹面的法兰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2,本发明包括舱体7和舱体11,舱体7的右端面和舱体11的左端面分别设置法兰8和法兰10,法兰8和法兰10之间通过螺栓6固连。见图3、图4,法兰8设置凸面81,法兰10设置凹面101,凸面81和凹面101可配合镶嵌,法兰8和法兰10通过凸面81和凹面101配合抵接。法兰10上设置环形安装槽13,安装槽13内嵌有O型密封圈9,法兰8和法兰10之间通过O型密封圈9密封连接。
本发明使用时,舱体7或舱体11所受的爆炸冲击力由凹面101和凸面81承受,不会使相邻的法兰间产生位移,从而起到保护螺栓6的作用,保证了舱体7和舱体11之间的连接密封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69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热器
- 下一篇:手机终端之间数据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