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共鸣箱提琴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87311.2 | 申请日: | 201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2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郑福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福建 |
主分类号: | G10D3/02 | 分类号: | G10D3/02;G10D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4700 重庆市巫山***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共鸣 提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共鸣箱提琴,尤其涉及一种立体声双共鸣箱提琴。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使用的提琴是单共鸣箱提琴,其只有面板和背板两块音板,且背板和面板的拱度方向相反,声音主要是面板发出的,由于背板的拱度与面板相反且背板上没有音梁,所以背板发出的声音较小;由于只有由面板和背板围成的单共鸣箱,且只有面板上设有音孔,所以声音几乎全部是从面板的音孔发出的,所发出的声音单一没有立体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共鸣箱提琴,它发出的声音洪亮、立体声强。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共鸣箱提琴,包括面板、内板、背板、侧板、琴头和琴弦,所述面板、所述侧板和所述内板共同围成主共鸣箱,所述内板和所述背板共同围成副共鸣箱;所述内板的板面拱度方向与所述面板的板面拱度方向相同;所述面板上设有面板音孔,所述内板上设有内板音孔,所述背板上设有背板音孔;所述面板上设有面板音梁,所述内板上设有内板音梁;所述面板和所述内板之间设有音柱,所述音柱的两端分别顶在所述面板和所述内板上。
所述面板音孔贯通所述面板,所述内板音孔贯通所述内板,所述背板音孔贯通所述背板;所述面板音梁呈条状,所述内板音梁呈条状;所述琴头安装在所述主共鸣箱的前端。
所述琴弦前端安装在所述琴头上,所述琴弦的后端安装在拉弦板上;所述面板与所述琴弦之间设有琴码;所述琴弦的中段压在所述琴码上,所述琴码压在所述面板上。
本发明的琴弦振动时,琴弦的振动通过琴码传递给面板,面板的振动通过音柱传递给内板,内板和面板的振动带动主共鸣箱内的空气的振动,主共鸣箱中空气振动所产生的主要是低音部分的声音通过面板音孔发出;内板和背板的振动使副共鸣箱中的空气振动,副共鸣箱中空气振动所产生的主要是高音部分的声音通过背板音孔发出,这样本发明所发出的声音就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发出的声音洪亮、立体声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内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背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主要由面板1、内板2、背板3、侧板4、音柱5、内板音梁6、琴头9、琴弦10、面板音梁12、琴码13、拉弦板14组成。其中面板1、内板2和侧板4共同围成主共鸣箱7,内板2和背板3共同围成副共鸣箱8。面板1的板面拱度与内板2的板面拱度方向相同。面板1上开有面板音孔11贯通面板1,内板2上开有内板音孔21贯通内板2,背板3上开有背板音孔31贯通背板3。面板1上设有面板音梁12,内板2上设于内板音梁6。音柱5位于面板1和内板2之间,音柱5的上端顶在面板1上,音柱5的下端顶在内板2上。琴弦10前端安装在琴头9上,琴弦10后端安装在拉弦板14上,琴弦10的中段压在琴码13的上边,琴码13压在面板1上面。
本发明是这样工作的:
当琴弦振动时,通过琴码将琴弦的振动传递给面板,面板的振动又通过音柱带动内板振动,内板的振动又带动背板振动。面板和内板的振动使主共鸣箱中产生的声音通过面板音孔发出,内板和背板的振动使副共鸣箱中发出的声音通过背板音孔发出。面板音孔发出的主要是低音部分的声音,背板音孔发出的主要是高音部分的声音,由于低音部分的声音和高音部分的声音是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分别发出的,所以声音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福建,未经郑福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73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