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湖泊水域保护区的沉浮式软围隔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87727.4 | 申请日: | 201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0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胡维平;高峰;朱金格;李钦钦;陈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15/08 | 分类号: | E02B15/08;B63B35/4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0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湖泊 水域 保护区 沉浮 式软围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拦截藻类以及受污染水体向保护区输移的围隔,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湖泊水域保护区的沉浮式软围隔,属于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各湖泊水源区受藻类水华影响的频率逐年增加,导致水源区水生植物被退化压力增加,一旦水生植物消失,将会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水源区水域的保护,控制藻类水华对水源区的危害,阻止水源区水生植物的退化;另一方面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以及重点风景区,外来藻类的拦截一直是相关机构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普遍采用的软围隔挡藻装置虽然能够拦截大部分外来藻类,但是围挡目标区内繁殖生长的藻类,却会因围隔的存在,在目标区内会不断累积,并恶化水质,是当前围隔拦挡技术的极其严重的垢病。在常规围隔一旦建成条件下,当外围水体因气象条件变化藻类消失,水质变好时,因围隔阻挡作用常发生目标水体藻类含量大于外围水体以及目标水体水质劣于外围水体。此外,在冬季和风浪较大情况下,常规围隔缺乏自我调控能力,浮体部分始终浮于水面,长期经受风浪和紫外辐射损伤,缩短了围隔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湖泊水域保护区的沉浮式软围隔,可根据自然条件的变化,人工操作使其浮在水面或沉入水下,浮在水面时,围隔可阻止藻类及受污染水体向保护区水域输移;沉入水下时,围隔从水面消失,增加保护区内外水体交换,可方便地将进入保护区水域的藻类排出,同时使围隔经受风浪和紫外辐射损伤的时间缩短,增加围隔使用寿命。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湖泊水域保护区的沉浮式软围隔,设有包括浮于水面的浮体及与浮体联接为一体、沉于水面下的柔性隔帘,其特征在于:所说浮体系由多个浮桶之间通过柔性隔帘串联成浮体链,将该浮体链设置于保护区外围;每个浮桶为卧置的两端封闭圆柱型桶,在浮桶的上表面设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气嘴,所有气嘴位于浮体链的同一水平线上,垂直于水面,所有气嘴一端均与各自桶腔连通,所有气嘴另一端连通一软管,此软管的两个端口分别连通在一个三通的两个通口,三通的另一通口通过另一软管连通另一个三通的一个口,此三通的另外两个通口分别通过阀门连通大气和压缩空气;在每个浮桶气嘴的正对侧下表面的中点,开有一个通水孔与桶腔连通,自然状态下通水孔始终没于水下,在通水孔左右两侧设有与浮桶内壁固定的对称配重块;浮桶外侧四周边设置与浮桶外壁固定联接的边框形法兰,通水孔一侧的法兰边与沉于水下的隔帘固定联接,两浮桶端面之间的法兰边固定联接隔帘,气嘴一侧的法兰边与连通气嘴的软管固定联接。
圆柱型浮桶的左右两端面可设置成对称的尖劈形,尖劈形的中心面即是垂直于水面的圆柱型桶的纵向中心面,气嘴位于尖劈的中心面两侧并设置于靠近两尖劈顶内侧,边框形法兰平面位于尖劈的中心面上。
在每个浮桶气嘴同侧的法兰边上,左右对称点分别联接一根绳索,两个绳索的另一端分别联接一浮球,两浮球浮力之和大于一个浮桶重量,浮球与浮桶连接绳长度加上浮桶直径小于水深。
本发明的优点及显著效果:本发明特别适用于特定水域保护区(包括湖泊及水库)用于拦截藻类以及受污染水体向保护区输移,可防止因外围进入和围内再生污染物恶化水质,增加目标水体污染物输出,不但可阻止藻类向保护区水域输移,也可很方便的将进入保护区水域的藻类排出。装置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改进。本发明可自如地使围隔上端下沉至水面下某一位置,在水面消失,降低对紫外辐射和风浪的损害,延长使用寿命,改善水面景观。本发明在外围水质得到改善、藻类消失条件下,可使围隔从水面消失,撤除目标水域与周边水体围隔阻挡作用,增加水体交换,方便地将进入保护区水域的藻类排出,从而使水源保护区的藻类减少,改善目标区水质。此外在极端不利条件下,可将围隔沉入水下,降低风浪等对围隔的破坏,延长围隔使用期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浮于水面时结构图;
图2为图1之33-33断面图;
图3为本发明沉于水下时结构图;
图4为图3之34-34断面图;
图5为本发明单个浮桶浮于水面时受力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单个浮桶浮于水面时浮桶侧转受力示意图;
图7为单个气嘴和进出水孔浮桶不能沉入水下原因分析示意图;
图8为单个气嘴和进出水孔浮桶不能上浮至水面原因分析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单个浮桶结构正视图;
图10为图9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77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轴承径向游隙的精确测量方法
- 下一篇:电子显微镜电子枪的换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