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87803.1 | 申请日: | 201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6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隆;郭彦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可拆卸式触控模块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笔记本型计算机是目前广为大众接受及使用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之一,其具有轻便而易于携带的特性,提供使用者随时随地皆可进行文字处理、视听娱乐或演示展示等应用功能的执行。以演示展示为例,使用者可携带储存有演示文件的笔记本型计算机,通过与各场地设置的投影机等显示装置相连接,便能即时进行相关演示文件的展示操作,使用上极为便利。
一般在演示展示过程中,有时为了展示需求,使用者并不会一直待在笔记本型计算机前进行操作,因此往往需要使用一些辅助的配件,例如无线演示操作器、激光笔等,以便于使用者更容易进行演示的操作或说明。然而并非所有场地都会提供这些配件,若使用者本身亦无准备,将使得演示展示效果大大降低。
而每台笔记本型计算机均配置有触控模块以便使用者进行对应操作,只是在演示过程中,较少使用到触控模块的功能,因此若能将这些配件与触控模块加以结合,不但可更增加笔记本型计算机的功能性及便利性,并且无需在笔记本型计算机上寻找可利用的空间来设置这些配件,以节省不必要的空间浪费。
因此,如何能针对笔记本型计算机加以改良,结合原有触控模块及前述配件的功能应用,实为一值得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具有可拆卸式触控模块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并可应用触控模块执行多样性的操作功能。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本体、一移动模块及一第一触控模块;该本体包括一容置槽;该移动模块设置于该本体内,该移动模块包括一第一移动件及一第二移动件,该第一移动件包括至少一第一磁性体,该第二移动件包括一贯穿该第一移动件并可突出于该容置槽的表面的信号连接部;该第一触控模块可拆卸地置于该容置槽中,该第一触控模块包括一连接部及至少一磁性体,其中当该第一触控模块放置于该容置槽时,该连接部与该信号连接部电性连接;当该第一移动件移动至一脱离位置时,该至少一第一磁性体的位置对应于该至少一磁性体的位置,且该第一磁性体与磁性体为相同磁性,此时藉由磁力作用使该第一触控模块的至少一侧自该容置槽分离。
此外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本体还包括第二触控模块,设置于容置槽的下方,其中第二触控模块在连接部与信号连接部未电性连接的状态下被启动。
前述第一触控模块还包括传送模块及控制模块,且本体还包括接收模块,藉由控制模块可处理使用者所输入的至少一控制信号,并通过传送模块传送至少一控制信号至接收模块,以进行第一触控模块与本体间的信号沟通。第一触控模块还包括红外线发射模块,藉以发射出红外线指示标识,以达到指示功能。
藉由前述设计,使用者不但可利用磁力作用轻易将第一触控模块自便携式电子装置取下,以单独使用第一触控模块的功能,且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还可通过第二触控模块以执行原有第一触控模块的触控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在一般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沿图2(a)的A-A′方向的结构剖面图。
图3(a)为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移动件位于初始位置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移动件移动至脱离位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系统方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便携式电子装置1 按键部224
本体10 中空部225
容置槽12 第二移动件24
穿孔122 信号连接部241
第二触控模块14 对应斜面结构242
接收模块16 弹性件26
处理模块18 第一触控模块30
移动模块20 连接部31
第一移动件22 磁性体32
第一磁性体221 传送模块33
第二磁性体222 控制模块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78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