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87836.6 | 申请日: | 201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5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清冈敬;桥本俊辅;林拓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2/77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府***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连接器,已知如日本特开2004-319349号公报(以下记述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具有如下结构的连接器,即,其具有:与形成在FPC、FFC等线缆上的导体接触的触头;收容该触头的壳体;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该壳体上的杆。
在该专利文献1中,触头具备:载置于壳体的底壁部的固定侧触头;与固定侧触头对置的可动侧触头;连结固定侧触头的中间部和可动侧触头的中间部的连结弹簧部。
另外,在可动侧触头的一端侧设有在杆上形成的凸轮部所卡合的卡合部。
当使该杆向关闭方向转动时,通过凸轮部使可动侧触头的一端侧挠曲,随着可动侧触头的一端侧的挠曲,具有弹性的连结弹簧部也挠曲。此外,通过使可动侧触头的一端侧及连结弹簧部挠曲,使触头以可动侧的触头的另一端侧与固定侧触头的另一端侧靠近的方式挠曲,这样,通过使触头以可动侧触头的另一端侧和固定侧触头的另一端侧靠近的方式挠曲,从而以可动侧触头的另一端侧和固定侧触头的另一端侧来压固、夹持线缆。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技术中,因可动侧触头的挠曲而在触头上产生的应力局部集中于连结弹簧部,从而可能导致连结弹簧部因塑性变形而疲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抑制触头的连接弹簧部疲劳的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连接器具备:导电性的触头,其与线缆导通连接;绝缘性的壳体,其收容该触头,并且所述线缆插入其内部;杆,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该壳体;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触头具备:棒状的固定侧触头部;棒状的可动侧触头部,其与所述固定侧触头部对置设置;连结弹簧部,其将所述固定侧触头部和所述可动侧触头部在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彼此连结,在所述固定侧触头部的一侧设置有固定侧接触部,在所述固定侧触头部的另一侧设置有支承臂部,并且,在所述可动侧触头部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固定侧接触部对置的可动侧接触部,在所述可动侧触头部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支承臂部对置的弹簧部,在使所述杆从打开位置转动到关闭位置时,在该杆向关闭位置转动的中途,所述弹簧部的一部分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杆的仰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保持着线缆的状态的局部剖开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保持金属件覆盖支承枢轴的状态的局部剖开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保持金属件的图,(a)为表示杆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b)为表示杆处于转动中途的状态的图,(c)为表示杆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图,是表示杆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连接器的图,是表示杆处于转动中途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图,是表示杆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保持端子及触头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保持端子的动作的图,(a)是表示杆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表示杆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杆向脱离方向移动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将图11的点划线部分放大后的图。
图13是作为本发明的比较例而示出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以线缆插拔方向为前后方向X、以壳体的长度方向(触头的并列设置方向:与线缆插拔方向及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为宽度方向Y、以壳体的厚度方向(插入的线缆的厚度方向)为上下方向Z来进行说明。另外,将插入线缆时线缆移动的方向规定为前方,将拔出线缆时线缆移动的方向规定为后方,以连接器配置成安装在壳体上的杆位于上部的状态下的上方作为上方来规定上下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具备绝缘性的壳体30,该壳体30供FPC或FFC等带有表面及背面的片状的线缆2插入。
在该片状的线缆2的插入端部2a(参照图3及图10)上,多个导体2b沿宽度方向以规定的等间距露出,并且在导体2b的宽度方向Y两端形成有保持孔2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78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