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生防内生真菌-稻黑孢菌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88209.4 | 申请日: | 201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1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俞晓平;申屠旭萍;董胜张;郝培应;边亚琳;马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P3/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生防内生 真菌 稻黑孢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生防内生真菌——稻黑孢菌(Nigrospora oryzae)的培养及其代谢产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体内都存在大量的内生真菌,内生真菌最早发现于牧草,后来又在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禾本植物、苔藓、地衣、海藻等植物中被发现。迄今的研究表明,植物内生真菌可增强宿主的抗病性、提高植物的生产力、抗逆抗虫等。发挥这些作用是由于内生真菌在植物体内繁殖和生长,并在体内产生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因此,内生真菌可能成为生物防治中有潜力的生物控制剂,在生态农业和生物农药研制方面具有重要的用途。近年来植物内生真菌已引起了微生物学家、生态学家、植物保护学家的广泛兴趣,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微生物源生物化学农药的研究和开发在我国十分活跃,但微生物资源及其应用潜力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植物内生真菌即是这样一类有待开发的新兴微生物资源。
目前对植物病害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农药杀灭病原菌,但化学农药对人畜的毒副作用和残留问题至今仍难以有效的解决。利用内生真菌产生的抗病原真菌的活性物质进行植物病原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则具有周期短、易于研究、便于生产和低毒等优点。
本发明从夹竹桃中分离到一株生防内生真菌,并对该菌株发酵代谢产物进行了抑菌作用研究。该发明为微生物源农药的进一步研制和开发提供优良的出发菌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化学农药不安全与微生物源农药种类较少的不足,提供一种从夹竹桃中分离筛选出的内生真菌-稻黑孢菌(Nigrospora oryzae);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利用该菌株代谢产物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方法。
本发明稻黑孢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是于2008年6月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内采集的夹竹桃茎中,经分离、纯化、培养、发酵和活性测定等步骤获得并保存;经微生物分类学鉴定为稻黑孢菌(Nigrospora oryzae),定名为稻黑孢菌(Nigrospora oryzae)46。该菌株已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日期2010年12月46日,保藏登记号CGMCC No.4509。
稻黑孢菌46,其固体培养特征为: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初为白色,后为灰白,气生菌丝发达。在平板上28℃4-5天扩展9cm。显微形态特征:分生孢子梗无色、有隔;分生孢子黑色、卵圆到球行、表面光滑、单细胞。
本发明所述的稻黑孢菌46,经发酵提取可获得对部分植物真菌病害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代谢产物。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防治黄瓜立枯病、番茄灰霉病或菜豆炭疽病等植物真菌病害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制备方 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菌种的活化培养:将分离保存的稻黑孢菌46菌种移至马铃薯葡萄糖PDA固体平板上,在28℃±1℃条件下培养,至菌丝覆盖整个培养皿,用直径为4mm打孔器打孔获得菌饼,供接种用;
(2)发酵培养:发酵培养液为每1000mL中含有黄豆饼粉20g,玉米粉15g,可溶性淀粉20g,麸皮10g,蛋白胨8g,NH4NO3 3g,(NH4)2SO4 5g,CaCO3 5g,MgSO4 1g,每300mL三角瓶装发酵培养液60mL;配制后121℃灭菌20min,待冷却至40℃在无菌条件下挑取1直径为4mm菌饼,在28℃±1℃条件下,摇床转速180转/分钟,发酵培养128h;
(3)发酵物提取:发酵完毕,离心收集发酵上清液,用常规有机溶剂萃取经真空浓缩后获得浸膏,用于抑菌活性测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一是本发明从植物夹竹桃茎中分离筛选出代谢物对部分植物真菌病害病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稻黑孢菌46,这为农业上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病原菌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株;
二是本发明提供了利用稻黑孢菌46发酵获得活性代谢产物的方法;该代谢产物可应用于植物真菌病害的防治,为农用杀菌剂的开发增添了新的途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稻黑孢菌46的分离与筛选)
本发明于2008年6月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内采集夹竹桃茎,经表面消毒、内生真菌分离、培养、发酵、活性测定以及对抑制植物真菌病害病原菌有效菌株的筛选等步骤,从中获得稻黑孢菌46,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未经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82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