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山苍子无性快繁育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88322.2 | 申请日: | 2011-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7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蔡玲;吴幼媚;黄金使;王以红;覃子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H4/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邹超贤 |
地址: | 530002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苍子 无性 繁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无性快繁技术领域,涉及山苍子无性快繁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山苍子(Litsea Cubeba(Lour.)又名山鸡椒、木姜子、过山香,为樟科(Lauraceae)木姜子属(Litsea Lam),是珍贵芳香油料小乔木,其花、叶、果和树皮可蒸馏提取山苍子油,成熟的果实含油量最高。山苍子油中含有柠檬醛、高级醇、有机酸,柠檬醛含量高达70%,是配制香精、香料和合成维生素A、E的主要原料,还可直接用于杀虫灭菌,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最大的天然植物精油。山苍子主要分布于我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台湾等省(区),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也有分布,主要生长在阳坡、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荒山灌丛和稀疏林中。山苍子是一种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高度统一的树种,因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目前,我国的山苍子大部分仍处于野生状态,加工的山苍子85%以上采自野果,并且多以毁灭性的砍树为主要采摘方式,这不仅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还对山苍子资源的继续利用造成极坏的影响,导致资源枯竭和产量下降,使山苍子油在目前供不应求。山苍子适应性广,耐瘠薄,截水围土性能好,可用来治理疏林地水土流失。传统栽培主要用种子繁殖,不仅种子发芽率低,优良性状遗传也不稳定,严重地影响着山苍子油的产量质量。无性繁殖是稳定保持遗传母本优良性状的有效育苗方法,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法来快速获得整齐一致的山苍子苗木。山苍子无性繁殖育苗新技术,是以果实高产的山苍子优良无性系组培继代芽,研究其瓶外扦插生根芽技术,以及组培苗幼态枝扦插育苗技术,成功的培育出完整植株,拟为山苍子人工林良种化、无性系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关于山苍子无性繁殖的已有技术摘录如下:
一、马崇坚、胡嘉凯,山苍子不同外植体的组织培养,林业科技,第30卷,第4期,2005年。取当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山苍子野生植株,剪取直径0.3~0.5cm的半木质化枝条,以嫩、嫩叶和比较粗壮的茎作为培养材料。将采得的材料先用自来水清洗干净,浸泡10~15min,再用70%酒精消毒20min,然后用0.1%HgCl,常规灭菌10~15min,无菌水冲洗4~5次。把茎切成3-4cnl的小段,芽和茎分两种方式接种:一部份横放接种在培养基上,另一部份垂直插入培养基。叶则整片放入培养基,不切开。各培养材料均接种于MS+6-BA 2.0mg/L+2.0rag/L 2.4-D培养基附加3.0%糖及0.7%的琼脂),培养温度为25±2℃,芽培养的光照为1500~2000Lx,光照时间12hid。叶片与茎先置于黑暗条件中进行愈伤组织诱导。
山苍子芽的组织培养:芽在接种3~10天后产生一部份褐变,有些渗透到培养基中,使培养基呈现不同程度的褐色。一般在接种5天左右,芽开始萌动;接种10天后,约29.4%的芽开始萌发;到接种25天左右,芽的萌发率达67.1%(见表)。随着时间的延长,芽生长较快且旺盛,成活率也比较高。在芽生长的同时,茎基部亦逐渐膨大并形成愈伤组织,在愈伤组织产生过程中,首先看到的是外植体切口处出现愈伤萌动,接着膨大,切口由褐色变成透明状,表皮开始胀开。
山苍子芽的组织培养情况表
二、雷明、李伟,山苍子无菌体系的优化,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年3月第26卷第1期。
材料:野生植株;培养器皿采用塑料瓶I(330ml)、塑料瓶II(580ml)、三角瓶(250ml)、罐头瓶直径6.0cm);封口材料为封口膜、五档透气盖,塑料瓶、封口膜、五档透气盖由北京市振泰园艺设施公司生产;外植体消毒剂为氯化汞(北京双环化学试剂厂)、酒精。
养条件培:接种后暗培养1~2周后转入光培养.培养温度为25±2℃,光1500~2000Lux,光照时间12h/d,进行愈伤组织与芽的诱导分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83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农田灌排两用暗管系统
- 下一篇:转子三角形排列的锥形三转子连续混炼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