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防治辐射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88951.5 | 申请日: | 2011-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9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卜平;胡荣;杜云;赵梁;刘量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2 | 分类号: | A61K36/82;A61P39/00;A61P17/16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防治 辐射 中药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治辐射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核原子能、60CO 、Y和X射线、放射性同位素等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并由此产生的核辐射(战争包括核武器、贫铀武器所致的辐射以及与非战争包括核电站泄漏、民用放射源、医疗照射、职业照射、宇航人员受到的空间辐射等);通讯设备(传真机、无绳电话及电源线路都有电磁辐射)、各种电器(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等)和装潢材料、耗电办公设备(电子计算机、复印机等)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人们接触并受其辐射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还有放射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等,导致世界范围内的放射性污染程度在不断扩大,给人类带来了潜在的、慢性的副作用和急性伤害。
现代研究表明,辐射能导致细胞DNA损伤,如不能及时进行正确的修复,便会导致相关基因表达异常,从而诱发肿瘤。国外对辐射防护药物除了深入研究含硫化合物外,细胞生长因子、免疫和生物生化制剂等占有重要位置,氨磷汀、碘化钾、细胞因子类药物及金属鳌合剂等辐射损伤防治药物已用于抗辐射损伤治疗实践。但中药及其复方应用于辐射损伤防治的研究和相关产品却寥寥无几。
中医理论认为放射线属热毒之邪,辐射损伤表现为热毒炽盛、气血两虚和阴阳失调等症状,所采用的治法应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补益气血,与之相应使用的药物也相应为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和补益药。实验研究表明,清热解毒类药物有抗菌、抗炎、抗病毒等作用,可消除照射早期血液中存在的组织胺类、肽类等毒性物质,并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补益类中药能够提高辐射损伤后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转化,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保护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辐射损伤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活血化瘀类中药可以改善辐射损伤后微循环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渗出及炎性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防治辐射的中药制剂。
由下列质量百分比的药材制成:太子参3%、茯苓6%、白术9%、甘草1%、川芎3%、当归6%、赤芍9%、生地10%、半枝莲10%、金银花9%、冬桑叶3%、仙鹤草9%、枸杞9%、绿茶13% 。
本发明就是根据中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为人们提供了抗辐射效果显著、配方及工艺简单、价格低廉且服用方便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太子参、茯苓、 白术、甘草补脾益气,现代研究表明,有抗特变功效;川芎、当归、赤芍、生地滋养心肝,加川芎入血分而理气,则归、地补而不滞;白术入气分以调和脾胃。全剂配合,共收气血双补之功。半枝莲、银花清热解毒,冬桑叶清泄邪热,仙鹤草、枸杞养阴活血。
重金属铀、锶、钡、镭等被人体吸收后很难排出,可造成严重的内辐射及重金属中毒。本发明还利用中药成分可与重金属结合成相对稳定的化合物,减少其吸收,加速其排泄的机理。绿茶含茶多酚(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15%~25%),现代研究证明其对DNA的辐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及消除自由基作用,可减轻60Co-γ射线辐射诱发体外细胞转化程度,提高细胞存活率,增强细胞增殖能力。同时,茶多酚能促进染镉大鼠体内镉排出及正常大鼠体内镉排出趋势,具有较强的排镉作用。
因此本发明兼扶正与清热解毒药物于一方,具有抗微波辐射、抗特变、抗致畸以及抗缺氧、抗寒冷、抗疲劳、调节免疫功能的扶正祛邪作用。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出用于防治辐射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方法一:将药材太子参、茯苓、 白术、甘草、川芎、当归、赤芍、生地、半枝莲、金银花、冬桑叶、仙鹤草、枸杞和绿茶混合后浸渍在水中,加热至沸腾后保持微沸1h后滤出药液;将药渣以水浸没后,再加热至沸腾后保持微沸40min后滤出药液;将两次药液混合浓缩至药材重量的35%,在4℃~6℃冷藏48h后过滤,将滤液煮沸10min后再在4℃~6℃冷藏48h后过滤形成口服液。
方法二:将药材太子参、甘草、川芎、赤芍、生地、半枝莲、金银花、冬桑叶、仙鹤草和绿茶混合后浸渍在水中,加热至沸腾后保持微沸1h后滤出药液;将药渣以水浸没后,再加热至沸腾后保持微沸40min后滤出药液;将两次药液混合浓缩至药材重量的10%,制得提取液;将茯苓、白术、当归和枸杞混合并超微粉碎至平均粒径﹤600nm,形成纳米药粉,将所述纳米药粉与所述提取液混合制粒,干燥后形成颗粒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89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