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阀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90035.5 | 申请日: | 201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7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小柳津薰;大内共存;梅泽仁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
主分类号: | F16K31/06 | 分类号: | F16K31/06;F16K1/32;F16K1/02;F25B4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世田***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循环系统中用于制冷剂的流量控制的电动阀。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电动阀的一例,如图3所示,专利文献1等记载的电动阀包括:阀主体54,该阀主体54具有阀室52以及形成于该阀室52的阀孔52a;以及开闭阀孔52a的阀芯53,通过设置于从阀主体54向上方突出的壳体57内部的驱动机构59,在上下方向上驱动阀芯53从而进行制冷剂等的流体的控制。
通过上述驱动机构59进行的阀芯53的驱动由步进电动机来进行,该步进电动机由设置于壳体57内部的转子56和外嵌于壳体57的定子58构成。转子56旋转时,止动环60以及阀杆架61随之旋转,利用阀杆架61与固定于阀主体54的螺纹管62之间的螺纹进给作用,使阀芯53升降从而开闭阀孔52a。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53679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以往的电动阀51中,构成驱动机构59时,通过嵌件成型将止动环60和转子56形成为一体,将阀杆架61上部的突出部61a嵌合到止动环60的内周孔部,铆接固定该突出部61a的外周,从而将转子56、止动环60以及阀杆架61结合成一体,并且,在阀杆架61上装配限制阀芯53下降的上限制体63,因此存在部件件数多、制造麻烦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以往的电动阀的问题而做成,其目的在于通过削减部件件数、简化制造工序来提供制造成本低的电动阀。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动阀包括:阀主体,该阀主体具有阀室以及形成于该阀室的阀孔;开闭所述阀孔的阀芯;从所述阀主体突出的壳体;配置于该壳体外侧的定子线圈;转子,该转子配置于所述壳体内侧,通过所述定子线圈的通电励磁进行旋转;固定于所述阀主体的螺纹管;阀杆架,该阀杆架形成为能够和该转子一同旋转,利用该阀杆架和所述螺纹管之间的螺纹进给作用,通过阀杆由所述阀芯开闭所述阀孔;闭阀弹簧,该闭阀弹簧装配在所述阀杆架和所述阀杆之间,通过该阀杆对所述阀芯向所述阀孔的闭合方向施力;以及限制器,该限制器与该闭阀弹簧协作,防止所述阀杆架和所述转子在所述阀芯开闭所述阀孔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并且,根据本发明,阀杆架形成为能够和转子一同旋转,利用闭阀弹簧和限制器防止阀杆架和转子在阀芯开闭阀孔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由此,能够减少部件件数并且能够简化制造工序,能够降低电动阀的制造成本。
上述电动阀中,所述阀杆架和所述转子可以是树脂制的,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另外,所述阀杆架一体地具有构成限制机构的限制部,所述限制机构在闭阀时限制所述阀芯向关闭所述阀孔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进一步削减部件件数,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电动阀的制造成本。
另外,在所述阀杆架的外表面上具有在所述阀芯开闭所述阀孔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多个突条,在所述转子的内表面上具有与该多个突条卡合的多个槽部,通过该多个槽部和所述多个突条的卡合,所述阀杆架被构成为能够和所述转子一同旋转。
进一步,所述阀杆架具有从所述阀芯开闭所述阀孔的方向观察剖面为D字状的D切口部,所述转子具有与该D切口部卡合的孔部,通过该孔部和所述D切口部的卡合,所述阀杆架被构成为能够和所述转子一同旋转。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削减部件个数、简化制造工序,能够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的电动阀。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电动阀的第1实施形态,(a)是剖面图,(b)是(a)的A-A线剖面图(但是,(b)仅图示壳体的内部,(a)中描述了壳体内部整体)。
图2表示本发明的电动阀的第2实施形态,(a)是剖面图,(b)是(a)的B-B线剖面图,(c)是(a)的C-C线剖面图(但是,(b)仅图示壳体的内部,(a)中描述了壳体内部整体)。
图3是表示以往的电动阀的一例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 电动阀
2 阀室
2a 阀孔
3 阀杆
3a 阀芯
3b 上部缩径部
4 阀主体
5 下限制体
6 转子
6a 槽部
7 螺纹管
7a 阳螺纹部
8 阀杆架
8a 突条
8b 阴螺纹部
8c 上限制部
9 闭阀弹簧
10 复位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不二工机,未经株式会社不二工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00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