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合金烧制后粘连和氧化的钒氮合金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90241.6 | 申请日: | 201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8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应忠芳;叶浩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欣万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00 | 分类号: | C22C1/00;C22C29/16;C22B5/10;C22B1/1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从友 |
地址: | 322105 浙江省金华市东***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合金 烧制 粘连 氧化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止合金烧制后粘连和氧化的钒氮合金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钒氮合金是一种新型合金添加剂,可以替代钒铁用于微合金化钢的生产。氮化钒添加于钢中能提高钢的强度、韧性、延展性及抗热疲劳性等综合机械性能,并使钢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在达到相同强度下,添加氮化钒节约钒加入量30-40%,进而降低了成本。
现在市场上的钒氮合金生产方法和设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推板窑连续生产钒氮合金的方法,此种方法设备投资大,电能损耗大,不能即停即开,一停下来降温一个月,维修要一个多月时间,一开始生产升温也要一个月时间 ,差不多一年只能开8个月时间,效率低下。另一种采用的是中频感应加热的立窑,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0710071142.7 ,申请日:2007-09-20)公开的一种钒氮合金制备方法及设备,该方法以五氧化二钒或三氧化二钒与碳质催化剂或石墨为原料,制成球状物料,加入中频感应炉中,在氮气氛10M3/1H,升温1350℃±100℃,还原2.5-3.5H,制取的钒氮合金,而事实上这种方法一直不能做到连续生产,由于在烧结后钒氮合金产品所有的料全部粘连在一起,使得料没办法自动下到储料室,这样导致生产过程不能连续化,只能一炉出一炉间歇式生产,投料一次就要重复升温降温的过程,生产成本高,能耗高,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合金烧制后粘连和氧化的钒氮合金制备方法,该方法能够做到连续进料出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合金烧制后粘连和氧化的钒氮合金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1)将含钒化合物、粘接剂及预混碳还原剂混合后压制成直径为30~60mm生料球,含钒化合物、粘接剂和预混碳还原剂按钒化合物重量份数计如下:钒化合物100份,预混碳还原剂15~30份,粘接剂3~12份,生料球自然凉干;
(2)生料球和颗粒状碳还原剂混合后连续投入到中频感应炉的立窑中,颗粒状碳还原剂为30~100份,通入高纯氮气,炉内保持微正压0.01~0.03MPa,过6~8小时投料一次,出料一次,分三个阶段,分别为干燥、碳化氮化、冷却,干燥段温度为100~600℃,碳化氮化阶段温度为900~1350℃,冷却段冷却至100℃以下出料。
作为优选,上述的钒化合物选用五氧化二钒或三氧化二钒。
作为优选,上述的预混碳还原剂选用石墨粉、碳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上述的颗粒状碳还原剂选用颗粒活性碳、废炭棒,优质石墨增碳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再优选,上述的颗粒活性碳的粒径为2~10mm。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采用在投料时添加颗粒状碳还原剂,使一个一个的生料球用颗粒状碳还原剂隔开,一方面增加了传热性,使升温更快,节省电费,由于烧好的球一个个分开,能够做到连续进料出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将100kg98%粉状五氧化二钒与100目的石墨粉22kg再加6kg粘接料混合均匀后,用高压压球机制成直径50mm±0.5mm左右的粗块,自然干燥3-5天后投料。首先将凉干后的生料球与80kg粒径为2~4mm颗粒活性碳混合后通过自动进系统加到中频感应炉中,经上端炉体预热后进入中端中频感应炉加热,同时从冷却端以14M3/h通入99.999%的氮气,中端炉体物料温度通过红外测温仪显示在1200℃±100℃,反应4小时,使物料自动下到贮料冷却室,冷却室带夹套用水冷却。最后通过自动出料系统出料。相隔4小时,从自动进料系统加进生料球和颗粒活性碳。第二次进料上端炉体温度在400~650℃.连续生产,可以得到产品V:77.8%,N:14.5%,C:2.4%。
实施例2
将100kg98%粉状三氧化二钒与100目的石墨粉20kg再加4kg粘接料混合均匀后,用高压压球机制成直径50mm±0.5mm左右的粗块,自然干燥3-5天后投料。首先将凉干后的生料球与50kg粒径为4~8mm颗粒活性碳混合后通过自动进系统加到中频感应炉中,经上端炉体预热后进入中端中频感应炉加热,同时从冷却端以8M3/h通入99.999%的氮气,中端炉体物料温度通过红外测温仪显示在1200℃±100℃,反应3.5小时,使物料自动下到贮料冷却室,冷却室带夹套用水冷却。最后通过自动出料系统出料。相隔3.5小时,从自动进料系统加进生料球和颗粒活性碳。第二次进料上端炉体温度在600~750℃.连续生产,可以得到产品V:78.8%,N:16.5%,C: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欣万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欣万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02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