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气吸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90851.6 | 申请日: | 201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8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陆宏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宏卿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3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氯气 吸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装置,尤其是一种氯气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氯碱工业生产的特点是连续性强,在氯气的干燥和加压输送过程中,常因供电、设备故障等因素,导致纳氏泵或氯压机突然停转,造成大量氯气外逸的污染事故,危害环境和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氯气干燥工序承接氯碱心脏-电解工序与后道氯气使用工序的链接,被称为氯碱生产的“咽喉”。氯碱行业每年因氯气外逸污染而赔偿农田和居民损失的事故很多。因此,防止和减少事故氯气的外逸,对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某种原因导致氯泵不能压送氯气,电解槽又来不及停车,仍继续产生氯气时,这时就会有大量的氯气外逸。外逸氯气吸收装置的作用,是将这些氯气在很短的时间内导入装置并被吸收掉,而不致扩散到大气中去。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氯气吸收装置,能够有效地减少氯气外逸污染事故的发生。
为实现以上的技术目的,本发明将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氯气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液流泵、管道、压力计、电解槽、缓冲器、水封、水封2、打碱泵、储液罐、高位槽;管道与氯气总管相连,分别连通电解槽和缓冲器上部,缓冲器下部分别与水封和水封2相连通;压力计填充有电解质,呈U形状;吸收塔侧面有喷淋管,喷淋管与液流泵相连接,液流泵下管与储液罐相连;高位槽安装高于压力计,其上部通过管道与打碱泵相连接,其下部通过管道分别与液流泵和吸收塔的喷淋管相连接。
本发明通过在吸收塔内,碱液以喷淋的方式与氯气接触,对氯气进行充分吸收;液流泵产生真空,便于氯气进入吸收塔,另外,碱液在液流泵内与氯气再次接触混合,使整个装置的吸收效果更佳;平时高位槽中贮满碱液,以备动力电停供时吸收余氯。
附图说明
图1是发明氯气吸收装置示意图;
其中,1、电解槽 2、缓冲器 3、水封 4、水封2 5、吸收塔 6、液流泵7、打碱泵 8、储液罐 9、高位槽 10、U型压力计 11、氯气总管 12、废液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氯气吸收装置采用氢氧化钠(烧碱)溶液吸收氯气生成次氯酸钠的工艺路线,也可采用废碱液,原料简单易得。吸收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l2=NaOCl+NaCl+H2O+Q
装置包括吸收塔、液流泵、管道、压力计、电解槽、缓冲器、水封、水封2、打碱泵、储液罐、高位槽;管道与氯气总管相连,分别连通电解槽和缓冲器上部,缓冲器下部分别与水封和水封2相连通;压力计填充有电解质,呈U形状;吸收塔侧面有喷淋管,喷淋管与液流泵相连接,液流泵下管与储液罐相连;高位槽安装高于压力计,其上部通过管道与打碱泵相连接,其下部通过管道分别与液流泵和吸收塔的喷淋管相连接。当某些原因致使氯泵前的氯气总管压力增大,超过安全水封1值时(一般控制安全水封为正压392帕,约合40毫米水柱),氯气即开始由水封1逸入吸收装置。同时压力由导管传到充有电解质的U型压力计内,其一边液面上升,将泵的控制导线自动接通,碱泵启动,碱液被送入吸收塔和液流泵内。在吸收塔内,碱液以喷淋的方式与氯气接触,对氯气进行充分吸收。液流泵的作用是产生真空,便于氯气进入吸收塔,另外,碱液在液流泵内与氯气再次接触混合,使整个装置的吸收效果更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宏卿,未经陆宏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08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特种野猪生态养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双层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