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阴极灯管上粉机的传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91783.5 | 申请日: | 201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4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唐爱武;刘宽;周文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泗阳县荣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9/22 | 分类号: | H01J9/22;F16H7/06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237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阴极 灯管 上粉机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光源的生产装置,特别涉及冷阴极灯管制造中的关键设备-上粉机。
背景技术:
冷阴极灯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就是给明管涂粉(对灯管的管内壁涂覆荧光粉浆),涂有粉浆的灯管,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及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干燥。涂粉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道工段的成品率,上粉不好的粉管还要洗掉荧光粉,重新再涂,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浪费了人力和时间。目前,冷阴极灯管的涂粉方法均是用泵从灯管的一端口将粉浆吹入,然后将灯管垂直悬挂在烤管箱内的圆周轨道的夹头上,待其围绕圆筒形加热装置转一周后即可取出。从上述加热干燥过程可以看出,悬挂在夹头上的灯管是在静态下随着轨道公转一周(自身不转),实践证明,这种干燥方法存在的缺陷是:涂于管壁上的多余粉浆,是靠重力慢慢向下流动,因此,带来的后果是灯管下部粉浆厚度厚于灯管上部粉浆厚度,无法保证管壁粉层厚度的一致性,从而导致制成后的灯管存在着发光效率低、光衰大等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阴极灯管上粉机的传动装置,在粉管加热干燥过程中,粉管不仅围绕圆筒形加热装置公转一周,而且粉管一直处于自转状态,通过重力、离心力将灯管内的多余粉浆快速甩出,保证管壁粉层厚度的一致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冷阴极灯管上粉机的传动装置,包括位于上粉机壳体内、围绕壳体圆心公转的轨道(轨道在壳体加热通道中运行),连接于轨道的夹头,还包括壳体所设的操作窗口,所述夹头的轴转动连接于轨道,轴上设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与主动轮连接传动,主动轮的轮轴活动连接于壳体。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主动轮设在操作窗口处的轨道外侧,主动轮的轮轴上设有动力输入轮。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在主动轮一侧设有传动带导向轮。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连接于轨道的夹头及其轴有内外两圈,外圈夹头的轴上设有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与主动轮连接传动,第二传动轮与内圈轴上的第三传动轮啮合传动。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传动带导向轮与轨道中心连线的长度小于主动轮与轨道中心连线的长度。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传动带为链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本发明将夹头的轴转动连接于轨道,并在其上设有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与主动轮链接,因此,当内壁涂有粉浆的灯管夹在夹头上后,灯管既可随着轨道围绕壳体圆心公转一周,又可自转。由于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将管内壁多余的粉浆快速甩出管外,从而保证了管内壁粉层厚度的一致性,保证了灯管的质量。
本发明将主动轮设置于操作窗口处的轨道外侧,主动轮与轨道中心连线的长度长于轨道半径,因此,当灯管随轨道运行至窗口处,外圈灯管夹头轴上的传动轮脱离传动带(即不自转,轨道继续围绕壳体的圆心公转),这样便于操作工更换灯管,当灯管更换完毕后,在导向轮的作用下,灯管夹头轴上的传动轮再次与传动带啮合,如此周而复始。
本发明设计合理、新颖,实用性强、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位于壳体内的传动装置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传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位于上粉机壳体1内、围绕壳体圆心公转的轨道3(轨道3在壳体内的加热通道2中运行),通过轴4连接于轨道3的夹头,还包括壳体1所设的操作窗口5。
如图1、2所示,连接于轨道3的夹头轴4有内外两圈,外圈夹头的轴4上设有第一传动轮6、第二传动轮12,所述第一传动轮6通过传动带9与主动轮7连接传动,第二传动轮12与内圈轴上的第三传动轮13啮合传动。所述夹头的轴4转动连接于轨道3(所述转动连接可为轴承连接或轴套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轴承连接)。主动轮7的轮轴活动连接于壳体1上端(图中为示出)。
仍如图1所示,所述主动轮7设在操作窗口5处的轨道3外侧,主动轮7的轮轴上设有动力输入轮10,其与动力输出轮11链接。
仍如图1所示,在主动轮7一侧设有传动带9的导向轮8(从图示可以看出,导向轮8将传动带压向轨道,使其与夹头轴上的传动轮再次啮合)。导向轮8的轮轴固联于壳体1,所述导向轮8与轨道3中心连线的长度小于主动轮7与轨道3中心连线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带9为链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泗阳县荣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泗阳县荣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17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