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锌业回转窑渣选碳后渣选铜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91814.7 | 申请日: | 201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8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梁京宁;张强;李兴辉;曹伟;倪恒发;张全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源市东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B7/00 | 分类号: | B03B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张欣棠;亢志民 |
地址: | 45465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窑渣选碳后渣选铜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选铜的生产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以锌业回转窑尾渣在选铁选碳后再次回收铜的锌业回转窑渣选碳后渣选铜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锌业回转窑尾渣在选铁选碳后,其选过碳的渣水混合液里含碳约6%、含铜0.6%、含银0.0060%由于这种渣里含碳量比较高,不利于后期浮选的进行,或者说选出的铜矿品位低,没有什么价值,然而直接丢弃渣,不但影响环境,而且对资源是一种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以回收利用有价金属为目的的锌业回转窑渣选碳后渣选铜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首先将锌业回转窑尾渣在选铁选碳后的渣水混合液送至螺旋分离器,经过螺旋分离器进行分离,其中含碳高含铜低的粗渣随螺旋分离器的外圈流出,并排出系统,而含碳低含铜高的渣随螺旋分离器的内圈流出经溜槽进入磨机进行研磨,通过磨机进行研磨后的物料送入搅拌桶进行搅拌,并加入浮选剂,与浮选剂混合均匀的渣液料进入浮选箱,通过浮选箱选出铜矿。
通过磨机进行研磨后的物料送入搅拌桶进行搅拌时,研磨后的物料需200目以下的物料量达到60—80%。
所述的浮选剂是黄药、黑药、2号油之一。黄药(异丁基黄原酸钠)用量为800g/t,黑药(丁胺黑药)用量为400g/t,2号油(松醇油)为60g/t。
本发明有如下优点:采用螺旋分离器有效的把尾渣里的碳进行富集,形成高碳渣,使得渣里的碳和铜得到有效的分离,为下一步工艺提供了优质的原料;通过磨机的研磨,使物料达到合适的粒度,200目以下的物料量达到70%左右,浮选出高品位的铜矿,增加了经济效益;具有步骤简单,回收效果好,回收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锌业回转窑尾渣在选铁选碳后,其渣里含碳约6%,含铜0.6%,含银0.0060%。一种锌业回转窑渣选碳后渣选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锌业回转窑尾渣在选铁选碳后的渣水混合液送至螺旋分离器,经过螺旋分离器进行分离,其中含碳高含铜低的粗渣随螺旋分离器的外圈流出,并排出系统,而含碳低含铜高的渣随螺旋分离器的内圈流出经溜槽进入磨机进行研磨,通过磨机进行研磨后的物料送入搅拌桶进行搅拌,并加入浮选剂,与浮选剂混合均匀的渣液料进入浮选箱,通过浮选箱选出铜矿。
通过磨机进行研磨后的物料送入搅拌桶进行搅拌时,研磨后的物料需200目以下的物料量达到60—80%。
所述的浮选剂是黄药、黑药或者2号油。黄药(异丁基黄原酸钠)用量为800g/t,黑药(丁胺黑药)用量为400g/t,2号油(松醇油)为60g/t。
实施例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把选过碳的尾渣送至螺旋分离器,其中含碳高含铜低的粗渣随螺旋分离器的外圈流出,并排出系统,而含碳低含铜高的渣随螺旋分离器的内圈流出经溜槽进入磨机,通过磨机研磨,200目以下的物料量达到70%,然后物料进入浮选工序,通过加入黄药、黑药或者2号油等浮选药剂进行浮选,最后得到铜含量在5%左右的铜矿。
实施例2:把尾渣送到螺旋分离器进行分离,其中含碳高含铜低的粗渣随螺旋分离器的外圈流出,并排出系统,分离后的含碳低含铜高的渣随螺旋分离器的内圈流出经溜槽进入磨机,这样可提高原矿的品位;通过磨机研磨的物料,200目以下的物料量达到80%,物料通过螺旋分离器后进入磨机,经研磨,使物料达到合适的粒度,只有原料粒度达到要求,在后面的浮选中才能选出品位较高的铜矿分,其中把选碳后的尾渣送到螺旋分离器,把尾渣中高碳低铜的渣分离出去,把由螺旋分离器分离出的高铜低碳渣送入磨机研磨,已达到合适的粒度,便于后期浮选;然后物料进入浮选工序,通过加入黄药、黑药或者2号油等浮选药剂进行浮选,最后得到铜含量在5%左右的铜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源市东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济源市东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18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