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天候用摩托车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92228.4 | 申请日: | 201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0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陈秀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9/02 | 分类号: | B60C9/02;B60C11/11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22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天候 摩托车 充气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充气轮胎,特别是指一种能够提高轮胎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抓地力的全天侯用摩托车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能源状况紧缺,在欧洲、日本,摩托车已成为人们一般上下班的交通使用工具。尤其在冬季时,日本、欧洲地区整个冬季皆是被冰雪覆盖,路面上的雪经挤压后会变成扎实的雪,雪融化后形成冰,这时使用一般干地用轮胎,会因轮胎的抓地力不足,无法正常制动及驱动而造成事故,影响出行的安全。本案便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天候用摩托车充气轮胎,可以有效地提高轮胎制动力和驱动力,特别是提高在冰雪路面上行驶的抓地力,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全天候用摩托车充气轮胎,其中:在轮胎胎面上包括有中部的胎冠区域、位于胎面两侧的胎肩区域及位于胎冠区域与胎肩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其中胎冠区域的宽度设置为胎面总宽度的1/4倍,而各胎肩区域宽度设置为胎面总宽度的1/8倍;各个区域分别配置外周呈锯齿状的花纹块,各花纹块呈间隔花纹块与花纹块周围形成海区,则花纹块即为陆区,整个胎面的花纹陆海比设置为40%~60%;胎冠区域与中部区域之间形成的纵向第一条沟沟宽设置为5mm~8mm,而胎肩区域与中部区域之间形成的第二条沟沟宽设置为3.5mm~6.5mm;所述各区域的锯齿状花纹块上进一步增加有锯齿状沟槽。
所述整个胎面花纹陆海比优选为50%~60%。
所述胎冠区域的花纹块和中间区域的花纹块上等间距设置3条~6条锯齿状沟槽;而胎肩花纹块上等间距设置2条~4条锯齿状沟槽。
所述胎冠区域的花纹块和中间区域的花纹块上等间距的锯齿状沟槽优选设置为4条~5条。
所述各锯齿状沟槽宽度设置为0.1mm~1mm,深度设置为1/3~1/2花纹沟深。
所述各锯齿状沟槽的齿与齿之间距离设置为0.5mm~2mm,宽度设置为3mm~6mm,并用R0.1mm~R1.5mm倒角进行连接。
所述胎冠区域锯齿状沟槽和胎肩区域锯齿状沟槽分别贯通于锯齿状花纹块,且与赤道面的夹角为65°~80°;而中间区域锯齿状沟槽采用全贯通和半贯通的方式交错设置,并与赤道面夹角度为90°。
所述胎面配方的硬度设置为50~70 JIS·A。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的全天候用充气轮胎,由于胎面部配置三个区域的锯齿状花纹块,花纹块周围形成海区,胎面优化花纹陆海比设计,可有效提升轮胎排冰雪和排水性能;胎面锯齿状花纹块设计增强轮胎的边际效应,当轮胎前行时,可增加轮胎的牵引力,转弯时可防止轮胎横向侧滑;锯齿花纹块上设计锯齿状沟槽,减少轮胎前行时花纹块蠕动的变形量,进而增加轮胎制动力,提高轮胎的抓地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轮胎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胎面花纹平面图;
图3为本发明锯齿状沟槽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解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配合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全天候用摩托车充气轮胎,在图1中,竖直方向设定为径向,且横向方向设定为轴向,单点划线表示赤道平面,轮胎10包括胎面30、胎体11、一对胎圈12和内衬层13,轮胎10是无内胎充气轮胎。
在图2中,轮胎胎面30主要分为三块区域,即胎冠区域A、位于胎面两侧的胎肩区域C及位于胎冠区域A与胎肩区域C之间的中间区域中间区域B;其中:胎冠区域A宽度设置为胎面30总宽度的1/4倍,胎肩区域C宽度设置为胎面30总宽度的1/8倍;各个区域分别配置锯齿状花纹块32、33、34。
胎面各锯齿状花纹块设计主要增强轮胎的边际效应,当轮胎前行时,可增加轮胎的牵引力,转弯时可防止轮胎横向侧滑。
而各锯齿状花纹块32、33、34的各块周围形成海区,即凹区;则各花纹块便为陆区,即凸区;整个花纹陆海比设置为40%~60%,优选为50%~60%。。靠胎冠区域A纵向第一条沟35,即胎冠区域A与中部区域B之间形成的纵向第一条沟35的沟宽设置为5mm~8mm;靠胎肩区域C纵向第二条沟36,即胎肩区域C与中部区域B之间形成的第二条沟36的沟宽设置为3.5mm~6.5mm。优化陆海比及沟宽设计,可有效地提升排冰雪和排水性能。同时为减少轮胎前行时花纹块蠕动的变形量,进而增加轮胎制动力,提高轮胎的抓地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22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刮擦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增生平分散片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