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套管预埋固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92746.6 | 申请日: | 201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1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光星;肖必建;周爱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5/04 | 分类号: | E04G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1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中预埋套管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不穿透式套管预埋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建(构)筑物的构成愈来愈趋向多功能、多配置、大型化,结构类型也多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功能的多样化使水、电、暖、通、网络等预留预埋工程增多并复杂化,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特别是轧钢厂、水泥厂、电厂等工业建筑安装工程在设备基础上的预留预埋(预埋各种长度的大直径高精度套管、螺栓等)数量多,要求精度高,施工难度大。由于工艺上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套管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后续安装工程的质量水平。
预留预埋的关键技术是如何确保预埋件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均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由于埋件在基体砼的浇筑过程中受到的侧压力较大,一旦埋件的预埋方法不当或固定不牢固,极易造成水平向偏位或标高超差。使后续工序不能正常开展,甚至造成经济损失。
现有技术的常规做法有以下二种:
1.混凝土浇筑前,预埋套管采用直接预埋法,套管外侧与基体砼结构内就近钢筋进行一次性焊接固定,或适当增加部分临时钢筋(型钢)将套管固定。
2.对于深度较浅的套管,砼结构施工完毕后采用后开孔的方法增设套管(或预留孔)。
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
1.将套管全部依靠与结构内就近钢筋进行连接固定的方法不够科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侧压力的影响,会造成钢筋和套管同时产生较大的侧向位移,且不能动态调整水平和竖向偏差,无法保证预留预埋位置的准确无误;
2.结构完成后再进行二次开孔会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特别是当开孔较大时,按规范要求,孔周围无法增加加强筋,容易造成局部开裂,并且二次开孔的劳动强度大,施工周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穿透式套管预埋固定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套管预埋固定装置,适于不穿透式套管预埋时的定位,包括上定位框和托架,上定位框包括2根长边框、2根短边框、平台、定位螺母和定位螺栓;所述2根短边框的长度相等,短边框的两端分别与2根长边框连接,2根短边框与2根长边框围成一矩形,在矩形四边中点处的上表面设有平台,平台上焊有定位螺母,定位螺栓与定位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定位螺栓头部朝向矩形空间的中心,四枚定位螺栓的中轴线成十字交叉;托架包括托盘、支柱和底板,托盘四周设有定位螺母,定位螺母上装有定位螺栓,定位螺栓朝向托盘中心;托盘下方设有支柱,支柱上端与托盘底面连接,支柱下端与底板连接,底板上设有固定螺孔。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的长边框和短边框为型钢制成。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的长边框和短边框为槽钢制成。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的长边框和短边框为工字钢或角钢或方钢制成。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的托盘为钢板。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底板为钢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定位框和托架对套管的上下两端进行定位固定,固定方法可靠,预埋套管的位移可以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其精度完全可以满足或高于规范要求;
2.该方法尤其适用大体积设备基础砼内的多套管预埋。不但精度满足要求,而且可大大节约套管预埋的辅助材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套管预埋固定装置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向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向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套管预埋固定装置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1-套管,2-长槽钢,3-纵短槽钢,4-定位螺母,5-定位螺栓,6-托盘,7-定位螺栓,8-定位螺母,9-支柱,10-底板,11-模板,12-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所述的不穿透式套管是指当套管的预埋深度不穿透砼基体,该预埋方式称不穿透式套管预埋。
在图1中,一种套管预埋固定装置,适于不穿透式套管预埋时的定位,是由上定位框和托架构成的。
上定位框包括2根长边框、2根短边框、平台、定位螺母4和定位螺栓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27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乌塌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林业保水种植速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