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金属源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极性可控氧化锌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93370.0 | 申请日: | 201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1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峰;段垚;崔军朋;曾一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30B25/02 | 分类号: | C30B25/02;C30B33/02;C30B29/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金属 化学 沉积 技术 制备 极性 可控 氧化锌 方法 | ||
1.一种采用金属源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极性可控氧化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c-面蓝宝石衬底上生长一层氧化锌膜;
对生长有氧化锌膜的蓝宝石衬底进行降温;
去掉蓝宝石衬底上生长的氧化锌膜;以及
在c-面蓝宝石衬底上进行第二次生长一层氧化锌膜;
其中,在降温过程中进行原位退火处理得到的是锌极性,进行直接快速降温得到的是氧极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金属源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极性可控氧化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c-面蓝宝石衬底上生长一层氧化锌膜,包括:
生长时,衬底温度为795℃,锌舟温度为720℃,H2O鼓泡瓶温度50℃;生长开始时,Zn比H2O先通入30秒;气体流量为:Zn和H2O载气分别为0.4和3L/min,总流量9.4L/min;在该条件下,生长速率约为120-140μm/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金属源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极性可控氧化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生长有氧化锌膜的蓝宝石衬底进行降温时采用原位退火处理,包括:
在第一次生长氧化锌膜3分钟后进行原位退火,在810-815℃退火10分钟,冷却后取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金属源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极性可控氧化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生长有氧化锌膜的蓝宝石衬底进行降温时采用直接快速降温,包括:
在第一次生长氧化锌膜后,采用速率为7℃/min进行直接快速降温,冷却后取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金属源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极性可控氧化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掉蓝宝石衬底上生长的氧化锌膜,是采用酸或碱腐蚀掉蓝宝石衬底上的氧化锌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金属源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极性可控氧化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掉蓝宝石衬底上生长的氧化锌膜,是采用H2进行原位刻蚀掉氧化锌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337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桌上型保龄球游戏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夹球篮球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