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氨水细喷雾捕集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及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93838.6 | 申请日: | 201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8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郭印诚;曾庆;牛振褀;林文漪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62;C01B3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刘华联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水 喷雾 烟气 二氧化碳 方法 及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二氧化碳减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水细喷雾捕集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越来越严重,控制主要温室气体-CO2的排放已然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新能源还不能成为人类主要依赖的能源,并且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对碳减排的贡献毕竟有限,而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被认为是一种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世界上约40%的CO2由化石燃料电厂产生,而在中国则比例更大,所以化石燃料电厂的低碳排放或者零排放是实现CO2减排的关键。同时,二氧化碳在化工领域也有广泛的用途,可用于生产尿素或甲醇,也可用于食品保鲜,还可用于提高采油率等。
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捕集回收方法有主要有以下几种: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吸附法、低温分离法、膜分离法和生物固定法。工业上考虑较多的是化学吸收法和物理吸收法,其中物理吸收法更适合于具有高压和高CO2浓度的烟气;对于化石燃料电厂的烟气,其二氧化碳浓度较低且烟气流量高,合理的脱碳方式是采用化学吸收法。化学吸收法的原理就是利用CO2的酸性特点,使二氧化碳与化学试剂发生反应而被吸收,生成富液(含碳量高的液体)。富液进入再生塔中加热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达到分离捕集二氧化碳的目的,其中化学试剂可再生循环利用。目前常用的化学试剂为醇胺溶液,利用吸收塔和再生塔组成循环系统捕集CO2。使用醇胺法捕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醇胺与二氧化碳反应速率较低,吸收效率不高;其次,其富液对系统有腐蚀作用;再次,由于氧化、热降解、发生不可逆反应和蒸发等原因,将造成醇胺溶剂的损失和溶液性能的改变,而醇胺是一种比较昂贵的化工用品,这必然会增加回收二氧化碳的成本。最后,因电厂烟气流量大,其二氧化碳浓度不高(约为10-15%),使用醇胺溶液脱除二氧化碳时,会造成吸收塔体积庞大,施工、运行和设备检修困难。
相对于传统的乙醇胺(MEA)吸收CO2,氨水吸收技术具有材料成本低,吸收效率高,吸收能力强,对吸收塔的腐蚀小以及再生能耗低等优点。现有关于氨水吸收CO2脱除率的研究表明,在适当条件下,烟气中CO2脱除率可保持在95%至99%之间。如在中国专利文献CN101423214A和CN201333374Y中有使用氨水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报道。在CN201333374Y中描述了一种氨法空塔捕集电站烟气中二氧化碳的设备,包括吸收塔、再生塔、水洗塔等;其中吸收塔为空塔结构,其内设有多孔板、两级氨水喷淋装置和除雾装置,在吸收塔内氨水捕集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铵富液,在再生塔内碳酸氢铵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在水洗塔内氨气被工艺水淋洗生成氨水循用;在水洗塔后连接有气液分离器、干燥器、压缩机、冷凝器和液态二氧化碳贮罐,用于将从烟气中分离出来的二氧化碳提取成工业级液态用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减少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和设备能适应电站烟气中气体流量大,二氧化碳浓度低的特点;并且该方法和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氨和水均为封闭循环利用,更加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
本发明提供的除碳技术方案是,一种氨水细喷雾捕集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A,氨水喷淋吸收CO2:烟气从吸收塔下方烟气入口引入,同时将一定浓度的氨水溶液以细喷雾状态从塔顶喷入吸收塔内,与烟气逆流接触,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氨水吸收,生成的碳化氨水富液落入吸收塔底部,而经过脱碳处理的烟气进入吸收塔顶部的洗涤段,在此烟气中携带的氨气被清水洗脱后烟气排入大气,同时洗涤段中生成一定量的稀氨水溶液;落入吸收塔底部的富液分成两路,其中一路经过泵以喷雾状态在吸收塔内循环使用。在此步骤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如下:
步骤B,解吸出CO2气体:步骤A中塔底富液中另一路经由富液泵和换热器进入解吸塔顶部,进行加热解吸处理,得到高浓度二氧化碳、氨气和水蒸气混合气体,同时得到碳化氨水贫液往下流入稀氨水罐成为稀氨水溶液。此步骤相应的化学反应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38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核电万向节隔膜阀
- 下一篇:三偏心金属密封蝶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