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精度点磨削内磨方法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93864.9 | 申请日: | 201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9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江安陶;肖显萍;薛辉;罗鹏;江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安好精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市安科精工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B24B5/48 | 分类号: | B24B5/48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黄立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精度 磨削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孔的磨削加工的高精度点磨削内磨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对内孔表面的传统磨削加工方法为往复进给磨削(包括震荡磨削和切入磨削两种形式),此类方法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 磨削时往复进给,对加工设备精度要求高;
2. 为保证磨削精度,加工设备在连续生产时需要经常进行调效,影响工效;
3. 影响磨削质量的因素较多,磨削质量的稳定性不能有效保证;
4. 受人工参与的影响大,对操作者的技能水平要求较高;
5. 磨削精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传统内孔表面磨削加工方法存在磨削质量稳定性差、磨削精度低、对操作者技能依赖性高等技术问题,以提供具有磨削质量稳定性高、受相关因素影响少、对操作者技能要求低等优点的高精度点磨削内磨方法与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高精度点磨削内磨装置,由砂轮、磨头和磨头进给系统构成,砂轮1与磨头通过砂轮轴3固定连接,磨头与磨头进给系统相连,砂轮1为薄片砂轮。
本发明的高精度点磨削内磨装置,其中所述的砂轮1为CBN超硬薄片砂轮。
本发明的高精度点磨削内磨方法,对加工件2进行内磨磨削时,砂轮1经由磨头进给系统的带动,在高速横向进给的同时,以65-75m/s的磨削线速度,自磨削起始点10向磨削终点11纵向移动,当砂轮1越过磨削终点11后,磨头进给系统带动砂轮1作相反方向的纵向移动,直至砂轮1退出磨削起始点10。
本发明的高精度点磨削内磨方法,其中所述的砂轮1磨削线速度为70m/s。
本发明高精度点磨削内磨方法与装置的有益效果:
1. 磨削时一次走刀,磨削精度高;
2. 磨削时受相关因素的影响少,磨削质量的稳定性高;
3. 对操作者的技能依耐性大为减少。
附图说明
图1 本发明的磨削原理示意图
图2 本发明的磨削液压挺柱原理示意图
图3 传统内孔磨削原理示意图
图4 传统内孔磨削液压挺柱原理示意图
图中标号:
1 砂轮、2 加工件、3 砂轮轴、4 砂轮高速横向进给、5 砂轮纵向运动、6 液压挺柱、7 传统砂轮、8 砂轮横向进给、9 砂轮纵向往复运动、10 磨削起始点、11 磨削终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详细结构、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参照附图1-4,通过如下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本发明的高精度点磨削内磨装置,由砂轮、磨头和磨头进给系统构成,砂轮1与磨头通过砂轮轴3固定连接,磨头与磨头进给系统相连,砂轮1为CBN超硬薄片砂轮,厚度为1mm左右。
当对加工件2进行内磨磨削时,砂轮1经由磨头进给系统的带动,在高速横向进给的同时,以70m/s左右的磨削线速度,自磨削起始点10向磨削终点11纵向移动,当砂轮1越过磨削终点11后,磨头进给系统带动砂轮1作相反方向的纵向移动,直至砂轮1退出磨削起始点10。
本发明采用超硬薄片砂轮(CBN),高速磨头,使砂轮的线速度达到70m/s左右。磨削时,砂轮和工件以点接触的方式,在一次走刀中对液压挺柱内圆表面进行精密磨削,使液压挺柱内圆尺寸加工分值达到H7级或更小,圆柱度小于等于0.002mm,表面粗糙度达到Ra0.2。这样可使后续工序(即液压挺柱偶件副的配对、装配和性能测试)的一次装配测试合格率得以提高。
由于采用点磨削一次通磨完成,操作者不用再考虑砂轮出头与否,冷却充分与否,砂轮修正质量的好坏等等,因此对磨工的技术水平要求大大降低,彻底摆脱了对操作工技能的依赖。
由于该磨削基理的改变,保证了产品技术条件,使产品出现磨削缺陷的状况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对检测的依赖可降的很低。
经实验验证,采用本发明进行内圆磨削, 90%的产品尺寸分散值可控在6μ的范围内,产品精度稳定性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安好精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市安科精工机械厂,未经成都安好精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市安科精工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38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蚕丝蛋白复合嘴棒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天然红枣加工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