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背光模块壳体上装设绝缘片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93897.3 | 申请日: | 2011-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4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陈灿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世鼎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7/10 | 分类号: | F21V17/1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21515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壳体 装设 绝缘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背光模块上装设绝缘片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一第一模具推抵该绝缘片,使该第一模具能对该绝缘片产生一剪应力,以将该绝缘片截断成适当的大小,并定位至一背光模块的壳体上的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为一种平面超薄的显示装置,由于液晶显示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省电、辐射低及方便携带等优点,因此被大量使用在各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如: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个人数字助理等)的显示面板上。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原理利用液晶材料特殊的物理性质,由于液晶材料在通电之后会排列地较为规律,以利光线透过,因此液晶材料能如闸门一般地控制光线进出,但由于液晶材料本身并不发光,因此液晶显示器中尚必须装设一背光模块,以提供液晶分子均匀的背景光源,背光模块的光源越亮,整个液晶显示器的亮度也会随的提高,一个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质量往往与背光模块的质量有着重大的关联。
目前,为减少液晶显示器的厚度,业者大抵采用“侧光式”的背光模块,所谓“侧光式”的背光模块,是将该背光模块的光源装设在一导光板的侧面,以减少该背光模块的整体厚度,由于大多数背光模块是透过一灯条提供光源,该灯条由焊接有多个发光组件(如:发光二极管)的电路板组成,因此,侧光式的背光模块的设计,虽能符合“薄形化”发展的市场需求,但背光模块的边框宽度却需容纳壳体、灯条及发光二极管三者的厚度总和,容易对液晶显示器的美观、整体视觉效果及占用空间等方面造成影响,因此,如何以窄边化(Narrow Border)的方式设计液晶显示器,即成为了业者竞争市场的强力手段之一。
目前业者达到“窄边化”的方式,主要有改变锁合方式(如:将螺孔设在背光模块侧面的侧边锁固),或缩小电子组件与将接口线路极细化,或改变组装方式(如:将发光二极管内藏至背光模块的壳体中)等,如此,借由缩小边框的设计,即能够全面的凸显出整个屏幕的视觉效果,以改变使用者在视觉上的观感。请参阅图1所示,为一窄边化设计的背光模块的部分组件,包括一壳体10及一灯条11,该壳体10中设有一容置空间104,以供放置一导光板(图中未示),且该壳体10上开设有多个孔洞102;该灯条11由一电路板112及多个发光二极管114构成,该等发光二极管114的构型与该等孔洞102相匹配,且分别焊接至该电路板112上,以在该灯条11装设至该壳体10上后,该等发光二极管114能定位至该等孔洞102中,并面向该容置空间104,以将光源准确地投射至该导光板的对应侧缘,使该导光板呈现出均匀的背光亮度,如此,即可发挥背光模块的功效,并缩减该背光模块的边框宽度,由于该等孔洞102的构型与该等发光二极管114的构型相匹配,因此,在该等发光二极管114稳固地定位至该等孔洞102中的情况下,该灯条11上用于焊接该等发光二极管114的锡膏将很有可能与该壳体10相接触,由于该壳体10的材质多为金属等可导电材质,因此,若该等发光二极管114上的电极接点或接脚直接或间接地(如:通过锡膏)与该壳体10相接触,则该背光模块在使用上,将很容易发生短路的问题,进而破坏该背光模块的发光效率,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方法,使发光二极管在装设至背光模块的壳体上后,不会因为发光二极管与壳体相接触,造成短路的问题,即成为本发明在此亟要解决的问题。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技术在方法及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在背光模块壳体上装设绝缘片的方法,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在背光模块壳体上装设绝缘片的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应用至一背光模块的壳体,该壳体上开设有多个孔洞,以在一灯条组装至该壳体上的情况下,该灯条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能分别定位在各该孔洞中,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在背光模块壳体上装设绝缘片的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在邻近该孔洞的位置设有一第三模具,该第三模具的位置能与该第一模具的外围相对应,可以在该第一模具被驱动,并将该绝缘片朝该孔洞的方向推抵的过程中,该第一模具及该第三模具能对该绝缘片上的对应位置产生一剪应力,使该绝缘片能更精准地被截断,且使该第一模具的一端能沿着该第三模具的内围,将该绝缘片上与该第一模具相接触的部位定位至该孔洞中,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世鼎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世鼎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38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