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焦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93942.5 | 申请日: | 201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0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江志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10 | 分类号: | G02B7/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王小青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县潭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焦镜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镜头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变焦镜头。
背景技术
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除了追求影像以高像素成像,输出以高分辨率质量呈现之外,搭配数字影像的电子装置也必须具备较快的操作速度与较小的体积等技术特点。例如数字相机或是投影机等设备,为了能便于操作者使用于各种不同的环境,常常就必须做到能让体积达到最小化,而性能最大化的设计。
现有数字相机或是投影机等设备的镜头,通常都具有可调整焦距的功能,如图5及图6所示,已知的镜头通常具有设于固定座70内的前群镜室72与后群镜室74,两个镜室72、74利用设于固定座70旋转的带动轮76驱动,即可于固定座70内同时旋转且前后位移,改变两个镜室72、74间的距离,进而达成调整成像焦距的目的。
然而,随着数字影像设备的体积越做越小,镜头也必须跟着越来越小,使得镜头的组装过程中,各镜室在固定座内比较无法保持稳定的位置,容易产生倾斜现象,增加了组装上的困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变焦镜头中各镜室无法保持稳定位置的缺陷,提供一种变焦镜头,其整体结构于作动时可较为稳固。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变焦镜头,包含有固定座、带动轮,以及至少两个镜室;该固定座具有沿光轴延伸的容置孔;该带动轮以该光轴为轴心且可转动地设于该固定座;该等镜室以沿该光轴移动地设于该固定座的容置孔内,至少一该镜室与该带动轮相互连结;藉此,当该带动轮相对于该固定座转动时,即可驱使各该镜室于该固定座内相对靠近或远离。
本发明的各该镜室更可具有镜筒,该等镜筒以该光轴同轴地设于该固定座的容置孔,相邻两个该镜筒的其中之一具有嵌合部,另一该镜筒具有嵌槽,该两个相邻的镜筒于该固定座内相互靠近时,该嵌合部可嵌入该嵌槽,而当该两个相邻的镜筒相互远离时,该嵌合部则移出该嵌槽。
本发明的其中一该镜筒的端面设置环垣,该环垣的外周具有至少两个向外凸伸的延伸部,该两个延伸部间形成出该嵌槽。
实施本发明的变焦镜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藉由本发明的第一镜室与第二镜室之间以各嵌合部直接靠抵于各嵌槽及环垣,二者相互嵌合可增加结构作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部份剖视图,其中第一镜室与第二镜室之间呈相互远离状态。
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部分分解图,其中第一镜室的嵌合部嵌入第二镜室的嵌槽。
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部份剖视图,其中第一镜室的嵌合部嵌入第二镜室的嵌槽。
图5为已知变焦镜头的剖视图。
图6类同于图5,主要显示已知变焦镜头的镜室相互靠近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功效所在,兹列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部份剖视图,其中第一镜室与第二镜室之间呈相互远离状态。
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部分分解图,其中第一镜室的嵌合部嵌入第二镜室的嵌槽。
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部份剖视图,其中第一镜室的嵌合部嵌入第二镜室的嵌槽。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变焦镜头10,包含有固定座20、带动轮30、第一镜室40,以及第二镜室50,本变焦镜头10可适用于摄像设备或是投影装置。
该固定座20具有呈环状的第一周壁22与第二周壁24,第一周壁22及第二周壁24中央形成出沿光轴18延伸的容置孔26。第一周壁22的壁面穿设若干第一导槽28,各第一导槽28与光轴18平行地延伸。
该带动轮30亦呈环状,带动轮30的壁面具有若干第二导槽32,各第二导槽32以具有预定斜度地倾斜延伸于带动轮30。带动轮30以光轴18为轴心套设于固定座20的第一周壁22,各第二导槽32位置对应于各第一导槽28位置,带动轮30可相对于固定座20转动。
该第一镜室40与该第二镜室50可设计为前群镜室与后群镜室,第一镜室40具有第一镜筒42,第一镜筒42的后端面设置环垣44,环垣44的外周具有三弧状延伸部46,三延伸部46等角排列于第一镜筒42的后端面,且自后端面向外凸伸,藉由相邻的延伸部46间形成出三嵌槽48。第二镜室50亦具有第二镜筒52,第二镜筒52的前端面等角设置三向外延伸的嵌合部5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39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