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源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94739.X | 申请日: | 2011-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9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邸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邸志伟 |
主分类号: | F01K27/00 | 分类号: | F01K27/00;F25B3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3800 陕西省咸***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源 | ||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能源转换(转化)设备,涉及热泵、热机、电热器件等等。
本文所述的热泵包括逆卡诺循环热泵、布雷顿循环热泵、混合工质循环热泵、有机朗肯循环热泵、吸收式热泵、化学热泵、吸收-压缩组合热泵、也包括设置有冷却剂喷射帘装置的热泵等等。
背景技术:众所周知,热泵是从低温热源吸热送往高温热源的设备。热泵的能效比(COP)通常在3以上,新型热泵的能效比可达6以上,http://baike.baidu.com/view/380421.htm,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858702.html,离心式压缩机热泵能效比可达9甚至11,http://news.163.com/10/0507/12/6633JKH1000146BD.html,http://www.tjjnheating.net/show.asp?id=214,个别企业居然有能效比可达19.5的热泵http://www.chinaccm.com/30/3019/301903/news/20030512/134149.asp,也就是说,热泵能够将自身所需能量的3到19倍的热能从低温物体传送到高温物体。人们使用热泵的目的是通过消耗少量的能源获得更多的热能。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想为人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清洁能源。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把热泵与热能转换(转化)设备组合,即转换(转化)的是热泵产生的热能,也即把热泵产生的这些(多量的)热能转换(转化)为其它种类的能源利用。如果转换为动力能源,可以提供一类原动机,也可以转换为电能、压缩气能、声能——如用热声发动机转换(以此类推,也可以转换为光能、氢能)等等,它们将输出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其中一种方式是用热泵的热端(散热器那一边)加热透平机的进气流,推动透平机工作。最好用热泵的冷端(吸热器那一边)的一部分冷却透平机的排气流。
另一种方式是用热泵的热端加热斯特林发动机的加热器,使工作介质膨胀推动斯特林发动机工作。最好用热泵的冷端的一部分冷却斯特林发动机的冷却器。
如果采用热声发动机转换热泵的热能,应该用热泵的散热器传递给热声发动机的热端换热器热量。用热泵的吸热器吸收热声发动机冷端换热器的热量。
还有一种方式是用热泵的热端加热热电转换器的热端,使热电转换器发电。最好用热泵的冷端的一部分冷却热电转换器的冷端。
还有一类方式是用热泵的热端加热膨胀机的进气流,推动膨胀机工作。最好用热泵的冷端的一部分冷却膨胀机的排气流。
前面几种方式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变成用热泵的冷端冷却其冷端。但是这样的效率比较低。
前面的几种换能方式,可以像燃气-蒸汽轮机联合循环一样互相组合运用。
透平机、斯特林发动机、膨胀机可以带动压气机制取压缩气。可以用热电转换器转换的电能驱动电动机,再由电动机驱动压气机制取压缩气。压缩气可以像汽油一样作为一种能源。
热泵最好采用逆流线形(逐渐过渡)换热方式。逆流线形(逐渐过渡)换热方式需要采用线形换热器,线形换热器可以是管式、套管式、隔管式、板式、蛇形、螺旋形【盘式(类似等速螺线)、管形(类似圆柱形螺旋)】,也可以是壳管式、壳盘管式,最好采用立式,某些卧式换热效果不理想。壳盘管式可以用在两种工作介质比重相差较大的情况下,比重大的工作介质走壳程。线形换热器应该保证有足够的线向(也就是工作介质流动方向)长度,以使工作介质在线向换热区域内充分交换热量,达到尽可能大的温差。线形换热器最好外覆保温材料,尤其应该在蛇形、螺旋形换热器相邻外壳间填充保温隔热材料。最好换热器热端在上、冷端在下。套管式线形换热器可以参考已有形式的其它相关设计。管式、套管式、隔管式、板式线形换热器可以做成蛇形、螺旋形。盘式线形换热器最好使轴线处于水平面,其余参考螺旋板式换热器的相关设计。板式线形换热器也可以参考已有板式换热器的相关设计。尽量减小线形换热器轴向或称纵向(线向)传热系数,尽量增大径向或称横向传热系数。一般也有用套管式、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等等的,即就是采用线形换热器,也采用了逆流方式,但是如果没有像逆流线形换热方式这样使用——有足够的长度,使工作介质在线向换热区域内充分交换热量,出口温度达到尽可能大(理想状态是最大)的温差,也不能认为是采用逆流线形换热方式,因为他没有有意(特意)这样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邸志伟,未经邸志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47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