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面板模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95168.1 | 申请日: | 201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6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曾建翔;邱铭圣;张克勤;邓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2F1/1335;G02F1/133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模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减少光学胶贴合重工成本的触控面板模组。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所示,为现有触控面板模组的组合图。现有的触控面板模组9(Touch Panel Module,TPM)主要包含一触控面板90(Touch Panel)及一液晶显示模组93(Liquid Crystal Module,LCM)。其中所述触控面板90包含一触控感应结构92及一保护片91,所述保护片91借着光学胶900(或称水胶)(LiquidOptically Clear Adhesive)贴附于所述触控感应结构92上。而所述触控感应结构92同样借着光学胶900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93组合。
然而,目前液晶显示模组93及触控面板90利用光学胶贴合的良率仍偏低,且重工具有一定难度。其重工时需将液晶显示模组93及触控面板90分开,硬化的光学胶容易造成液晶显示模组93及触控面板90损伤,尤其是造成液晶显示模组93的上偏光片的受损。也因此使得重工的材料成本增加。
故,有必要提供一种触控面板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模组,其可避免上偏光片在触控感应结构与液晶盒贴合重工时受到损伤,减少光学胶贴合重工所造成的材料成本损耗。
为达成本发明的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模组,其包含:
一触控感应结构;
一保护片,透过光学胶设于所述触控感应结构的顶面;
一上偏光片,设于所述触控感应结构与所述保护片之间;
一液晶盒,设于所述触控感应结构的底面;以及
一下偏光片,设于所述液晶盒的底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偏光片贴附于所述保护片底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偏光片贴附于所述触控感应结构的顶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液晶盒包含一彩色滤光片,透过光学胶设于所述触控感应结构的底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液晶盒还包含一薄膜晶体管基板及一液晶层,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彩色滤光片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所述下偏光片贴附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底面。
利用上述结构,可避免上偏光片在触控感应结构与液晶盒贴合重工时受到损伤,因此,光学胶贴合重工时所造成的材料成本损耗可降低,且有助于缩短重工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触控面板模组的组合图。
图2是本发明触控面板模组一较佳实施例的保护片与触控感应结构组合前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组合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触控面板模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保护片与触控感应结构组合前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再者,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请参考图2及图3所示,图2揭示本发明触控面板模组一较佳实施例的保护片与触控感应结构组合前的示意图,图3则为图2的组合示意图。所述触控面板模组主要包含有一触控感应结构11、一保护片10、一上偏光片13、一液晶盒12及一下偏光片14。
所述触控感应结构11为一般既有的触控面板技术所制成,在此不另赘述。
所述保护片10透过光学胶100(Liquid Optically Clear Adhesive)设于所述触控感应结构11的顶面。
所述上偏光片13设于所述触控感应结构11与所述保护片10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偏光片13先贴附于所述保护片10的底面再透过光学胶100贴附到所述触控感应结构11的顶面。
所述液晶盒12设于所述触控感应结构11的底面。所述液晶盒12可包含一彩色滤光片120,所述彩色滤光片120可透过光学胶100设于所述触控感应结构11的底面。所述液晶盒12还可包含一薄膜晶体管基板121及一液晶层122,令所述液晶层122位于所述彩色滤光片120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21之间。
所述下偏光片14设于所述液晶盒12的底面,更详细地是贴附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21底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51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缓冲器内部弹簧座
- 下一篇:一种紧凑型音圈马达用的上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