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95573.3 | 申请日: | 201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6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王隶书;宋柏林;孙立群;任喜洁;程东岩;邸琳;刘新宇;王友联;李明洋;杨海淼;黄晓巍;刘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白求恩医科大学制药厂 |
主分类号: | A61K36/734 | 分类号: | A61K36/734;A61P1/04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骥 |
地址: | 130021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溃疡性 结肠炎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临床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为主要表现,缠绵难愈易复发, 而且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癌关系密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及直肠癌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属于癌前病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溃疡性结肠炎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现代医学对结肠炎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研究,证明结肠炎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反应有直接关系,认为结肠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西药主要采用氨基水杨酸、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但疗效不佳、药物副作用大,而祖国传统医学以辨病和辨证相结合,以天、地、人相应的理论,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显示出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和毒副作用低的独特优势,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但缺乏现代制剂技术的开发利用,因此,在现代药理研究和生物活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实验手段,开发研制出便于患者使用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新药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中西医在治疗慢性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存在的问题。目的是利用中医药辨证优势的特色和多组分、多靶点作用的优势,针对中西医在治疗慢性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存在的缺陷,研制出一种疗效确切、工艺简单易行、服用携带方便、生物利用度高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现代中药制剂。
大瘕泄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溃疡性结肠炎。大瘕泄病名首见于《难经》,《难经·五十七难》曰:“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按大瘕泄,大是指大肠,明确其病位所在;瘕者,结也,聚也,杨玄操注曰:“瘕者,结也,少腹有结,而又下利者是也”,故“瘕”可视为肠道溃疡的形象概括。圊,指厕所。原文“茎中痛”在白云阁藏本《难经》作“腹中痛”,此当是。综上可见,原文中大瘕泄是指大肠瘕聚(即溃疡)所致的泄泻,临床表现为腹痛、里急后重、多次如厕而排便不爽等。是言由于脾肾亏虚为本,复外感六淫或内伤饮食,导致脾胃失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湿浊不化,下注肠间,日久失治误治,邪气潜藏于大肠脂膜,络脉受损,瘀、水、热、毒互结不散,化腐败血成脓,内溃成疡,大肠传导功能障碍,而表现为以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久治难医之病。病久不愈,伤及于肾,造成肾元亏虚,脾阳失煦,运化不及,致使疾病缠绵难愈。治疗当以温肾暖脾、化瘀导滞为法。
《丹溪心法》云:“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叶天士治疗泄泻谓:“大旨中宜运通,下宜分利,必得小便自利,腑气开阖,始有转机”。故胃肠贵在通降,脾机重在转输,脾气亏虚重在健运,而不在温补。“运脾”,并非是补脾药物的罗列,而是在于补中寓疏通之意,使脾气升发,方为健运脾胃之道。
方中骨碎补为君,其性温入肾,可温肾暖脾、活络祛滞,因肾主前后二阴,故温肾则腹中胀闷、久泻可愈。“泄虽有风寒热虚之不同,未有不源于湿者”。故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生车前子甘寒滑利,清热利湿,旁开支河,利小便而实大便;炒制以缓寒性,使祛湿而不伤脾。《药品化义》有云:“车前子,子主下降,味淡入脾,……盖水道利则水谷分,脾斯健矣”。二者为臣,淡渗利水,清肺固肠,使湿去脾健,肺宣肠清,则何泄之有?腑以通为补,无积不作痢。生山楂消食健胃,活血导滞,尤消肉积,“善入血分为化瘀血之要药,……其化瘀之力,更能蠲除肠中瘀滞,下痢脓血”(《医学衷中参西录》);炒山楂佐生山楂使化瘀不伤新血,导滞不伤正气,二者佐助君药复脾除滞,脾气健运则清浊自分,有利于瘀毒的排出,达到陈莝去而肠胃洁的目的,古云:“人以胃气为本,而治痢尤要”,因此顾护胃气在大瘕泄治疗中不容忽视;使以诃子,一者宣肺以助大肠之传导,二者温中涩肠止泻,引药力直达大肠经。诸药合用,肾强脾健,瘀消水除,久泄必止。
据上述中医治则、方解及临床经验,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也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分用量为在下述重量份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疗效:
骨碎补10~30份、生车前子10~30份、炒车前子10~30份、生山楂10~20份、炒山楂10~20份、诃子4~6份。
优选为:
骨碎补20份、生车前子20份、炒车前子20份、生山楂15份、炒山楂15份、诃子5份。
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可以采用中药常规方法进行制备,优选地,本发明药物活性组分的制备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白求恩医科大学制药厂,未经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白求恩医科大学制药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55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过物理机构提供视觉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用于气动弹簧的识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