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分子量聚碳酸酯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95988.0 | 申请日: | 2011-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6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周统昌;区菊花;干建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4/34 | 分类号: | C08G64/34;A61K47/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裘晖 |
地址: | 51065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子量 聚碳酸酯 多元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一种低分子量聚碳酸酯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在氮气保护下,双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分子量调节剂和环氧化物加入到充分干燥过的高压釜中,充入二氧化碳至0.5~5Mpa,升温至50~120℃,在搅拌条件下反应0.5~50h,真空除去未反应的环氧丙烷,得到低分子量聚碳酸酯多元醇;所述双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颗粒粒度为10-7m数量级,所述双金属络合物催化剂为MII3[MIII(CN)6]2·x MIIX2·yL·zH2O,其中MII为二价金属离子,MIII为过渡金属离子,X为卤素,L为有机配体,x、y和z分别为MIIX2、L和H2O的相对量,x、y和z是1~10之间的自然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分子量聚碳酸酯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化物为环氧丙烷、环氧乙烷、氧化苯乙烯、氧化环己烯、环氧丁烷或环氧氯丙烷;所述双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用量为环氧化物质量的0.01%~1%;所述分子量调节剂为用量为环氧化物质量的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分子量聚碳酸酯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价金属为Zn2+、Fe2+、Ni2+或Co2+;所述过渡金属为Co2+、Co3+、Fe2+或Fe3+;所述有机配体为叔丁醇、乙二醇二甲醚、丙烯酸羟丁酯或甲基丙烯酸羟丙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分子量聚碳酸酯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操作步骤:将水溶性金属氰化物溶于水中配成溶液,在剧烈搅拌下缓慢加入金属盐溶液中,在有机配体的存在下,反应0.5h~5h后生成沉淀,继续剧烈搅拌使沉淀与有机配体充分络合1h~5h,离心分离沉淀,所得沉淀在球磨机中进行细化处理并用摩尔比为1∶1~10∶1的有机配体和水的混合液化浆洗涤;重复离心和化浆洗涤,并逐次增加有机配体和水的混合液中有机配体的比例,直至离心液用钾试剂检测不出钾离子,再将沉淀用有机配体化浆并搅拌1h~3h,离心分离沉淀,将沉淀在40℃~7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4h~15h,得到双金属络合物催化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分子量聚碳酸酯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金属氰化物为铁氰化钾或钴氰化钾;所述金属盐为氯化锌、氯化亚铁、氯化铜或氯化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分子量聚碳酸酯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中金属盐和金属氰化物的摩尔比在1∶1~1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分子量聚碳酸酯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量调节剂为小分子醇类化合物、低分子聚醚多元醇化合物、含羟基的酚类化合物或硫醇类化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低分子量聚碳酸酯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醇类化合物为一缩二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或甘油。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低分子量聚碳酸酯多元醇,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分子量聚碳酸酯多元醇的分子量为3000~8000,低分子量聚碳酸酯多元醇中的碳酸酯键含量为45%~6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分子量聚碳酸酯多元醇在制备生物降解材料、药物载体或阻隔氧气渗透材料中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未经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598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