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却水回收沉淀池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96144.8 | 申请日: | 2011-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9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施方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吴赣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赵枫 |
地址: | 2152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水 回收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药液反应后冷却水的回收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通过层次性过滤口设计达到回收效果的冷却水回收沉淀池。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化工行业,化工药液的生产反应需要放出大量的热量,通常采用冷却管进行冷却处理,在冷却管内加入冷却水,冷却水经过冷却反应炉,对反应炉降温的过程中使进入的水的自身温度升高。冷却水经过化工反应炉后,会使自身起冷却作用的水中带有一定量的化学药液,降温后的水进行回收利用前需要进行特定的沉淀处理。目前,基本上回收利用水中药液的沉淀处理采用特定的冷却沉淀装置,需要耗费大量的设备资金投入,浪费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省资源,采用层次性过滤的冷却水回收沉淀池。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化工药品反应中水参与反应后的循环利用的化工用水冷却装置之冷却水回收沉淀池,主体为设置在自然环境中的4米深的冷却水池,在冷却水池的一侧设有水泵机组,化工用水通过送水管进入冷却设备内冷却后进入到冷却水池中,所述冷却水池被间隔成四个沉淀池,按化工用水从流入到流出的方向分别为:沉淀池一、沉淀池二、沉淀池三、沉淀池四。
为了保证水流按一定方向流入、流出,所述沉淀池一与沉淀池二中间的间隔板上开设有过滤口一;所述沉淀池二与沉淀池三中间的间隔板开设有过滤口二;所述沉淀池三与沉淀池四中间的间隔板开设有过滤口三。
为了起到水在流动中的药液沉淀效果,所述过滤口一离间隔板上部的垂直距离为d1,d1的范围为1.6~1.8米;所述过滤口二离间隔板上部的垂直距离为d2,d2的范围为1.8~2.0米,所述过滤口三离间隔板上部的垂直距离为d3,d3的范围为2.0~2.2米。
本发明结构的有益效果是:冷却后的化工用水通过层次性高度的过滤口,使在被回收利用前获得的水更为清澈,也增加了化工用水中药液的积淀效果,达到水循环利用效果。经济实惠,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冷却水池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过滤口的位置示意图。
图中:1、冷却水池 1-1、沉淀池一 1-2、沉淀池二 1-3、沉淀池三 1-4、沉淀池四 2、水泵机组 3、送水管 4、冷却设备 5-1、过滤口一 5-2、过滤口二 5-3、过滤口三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所示一种应用于化工药品反应中水参与反应后的循环利用的化工用水冷却装置之冷却水回收沉淀池,主体为设置在自然环境中的4米深的冷却水池1,在冷却水池1的一侧设有水泵机组2,化工用水通过送水管3进入冷却设备4内冷却后进入到冷却水池1中,最后经由水泵机组2的作用,将冷却沉淀好的水抽回,进行再次的利用。冷却水池1被间隔成四个沉淀池,按化工用水从流入到流出的方向分别为:沉淀池一1-1、沉淀池二1-2、沉淀池三1-3、沉淀池四1-4。所述沉淀池一1-1与沉淀池二1-2中间的间隔板上开设有过滤口一5-1;所述沉淀池二1-2与沉淀池三1-3中间的间隔板开设有过滤口二5-2; 所述沉淀池三1-3与沉淀池四1-4中间的间隔板开设有过滤口三5-3。开设成的三个过滤口,控制水流的流向。
图3所示过滤口一5-1离间隔板上部的垂直距离为d1,d1的范围为1.6~1.8米;所述过滤口二5-2离间隔板上部的垂直距离为d2,d2的范围为1.8~2.0米,所述过滤口三5-3离间隔板上部的垂直距离为d3,d3的范围为2.0~2.2米。三个过滤口从冷却水流进后,按层次性的进行高度递减,保证每一次冷却水中的药液沉淀能达到一定的量,最有流入到沉淀池四1-4中,经过水泵机组2将冷却水抽回进行再利用。如此循环,冷却后的化工用水通过层次性高度的过滤口,使在被回收利用前获得的水更为清澈,也增加了化工用水中药液的积淀效果,达到水循环利用效果。经济实惠,节约能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吴赣药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吴赣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61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还原反应生产邻氨基苯甲醚的方法
- 下一篇:顺应性的动态式脊柱植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