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渤海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96263.3 | 申请日: | 2011-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2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熊斌辉;杨贝琦;熊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斌辉 |
主分类号: | E21B43/01 | 分类号: | E21B43/01;E21B7/04;E21B47/00;E21B4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高***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渤海 油气 勘探 开发 一体化 模式 | ||
技术领域
浅海油气勘探和开发。
背景技术
油气地质、勘探策略、开发设计。
发明内容
渤海湾盆地的典型油气藏为复杂多变的复式油气藏。断块多,地层横向变化大,油气层多。专家对其复杂程度形象地描述为“忽油忽水、忽上忽下、忽厚忽薄、忽稠忽稀、忽有忽无。”和“打碎的盘子又踹了一脚”来。渤海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简称一体化模式)就是针对浅水富油气盆地复杂油气藏发明的一种全新的勘探开发模式。
目前渤海油气勘探开发常规模式(简称常规模式)分勘探、设计、建造和开发4个阶段。勘探阶段通过探井和评价井确定油气田的规模和性质。设计阶段根据勘探结果对油气藏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设计油气田开发的ODP方案。建造阶段根据ODP方案建造开发平台、FPSO船和其它附属装置。开发阶段,搬运、安装、调试平台等开发装置,钻开发井,生产油气。每个阶段都根据上阶段详细研究结果制定实施方案进行施工,是一种稳妥的量体裁衣式勘探开发常规模式。一体化模式与常规模式有两点不同,第一,从勘探直接到开发,中间没有设计和建造阶段;第二,勘探开发连续进行,中间没有时间间隔;是一种从勘探到投产当季完成的超速勘探开发模式。一体化模式构成如下:
1)[0005] 铺设区域线。
铺设两条区域线。东西线从塘沽至PL19-3油田。南北线从辽河口经PL19-3油田至潍河口。油气管线、海底电缆和海底光缆同时铺设。每条输油管年输油能力1000万方。电缆输电能力100万千瓦。光缆容量要大到塘沽基地可以全程监测和遥控1000个平台的生产。
2)开发标准平台
将目前常规的油气田开发装置从新组合,开发设计3种小型化标准开发平台和L船。用数量变化满足不同规模,用类型变化满足不同作业,使得标准平台可以开发所有非标准的复杂油气田。
C平台是无人采油平台,安装长期使用的装置和占用空间很小的小装置。J平台是阶段性作业平台,安装阶段使用的作业装置。Z平台是中心生产平台,负责处理和输送附近多个采油平台的油气,以及对采油平台的遥控和巡视,安装油气生产输送装置、采油平台遥控装置和人员生活设备。L船基本上是一个小型化的FPSO,在管线修通前负责石油的临时生产、储集和运输任务。
3)开发变形海金刚(详见变形海金刚专利,申请号2011100071501)
变形海金刚是一种整体拆卸、搬运和安装任何重量、中心、大小和形状的万能整体搬运船。渤海所有类型平台的拆卸、搬运和安装均由其完成。
4)滚动勘探开发。
将分散单点勘探,变为有管线为依托的集中勘探。依托管线逐步延伸勘探开发。随着油气田开发管线逐渐延伸成网。
5)一体化勘探开发。
以往渤海湾从勘探到开发一步步分得很清楚。勘探阶段打探井(相当于陆地的预探井),评价阶段打评价井(相当于陆地探井),开发设计阶段设计开发方案和设计开发平台(编写ODP报告),开发准备阶段制造、安装平台,开发阶段打开发井。而一体化勘探就是从勘探——开发各阶段连续进行,一次完成。
一体化模式按照陆地标准对钻井统一命名。预探井、探井、评价井和生产井。预探井——相当于常规模式的探井,圈闭的第一口井,用以探索圈闭含油气性。探井——相当于常规模式的评价井,断块(或岩性体)的第一口井,用以探索其含油气性。评价井——确定油气储量的井;而常规模式根据探井油藏压力等资料推算,不钻评价井,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生产井——生产油气的井,预探井、探井和评价井可以变为生产井,常规模式上述井一般都废弃。
预探井井位确定方法:选择圈闭中最大,石油地质条件最好的断块或岩性体进行首先钻探。井尽可能穿多层圈闭,特别是主要目的层。如断块预探井通常应该为定向井,贴近断层钻高点。将该断块的油气尽可能全部揭示出来。常规模式将井位下移到预期的开发经济门限,预探井、评价井合二为一。
探井井位确定方法:探井与预探井目的一致均为探索含油气性的井,所以井位确定方法一致,尽可能穿多层圈闭。如断块探井应贴近断层钻高点。常规模式将井位下移到预期的开发经济门限,探井、评价井合二为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斌辉,未经熊斌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62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