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凡纳滨对虾亲虾室内培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97004.2 | 申请日: | 2011-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2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乔振国;蒋科技;马凌波;于忠利;王建钢;胡伟国;黄伟;顾德平;张凤英;马洪雨;张胜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 代理人: | 欧阳俊立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凡纳滨 对虾 室内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水虾类繁育技术。
背景技术
凡纳滨对虾是我国主要对虾养殖品种,该品种原产地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我国引进的是经过人工选育的亲虾,其优点是不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且生长迅速,缺点是引进后如缺乏相应的技术和条件进行选育,其良种优势将很快消失,需要耗费高价重新引进。目前,我国应用于凡纳滨对虾苗种生产的亲虾有国外进口亲虾和池塘养殖亲虾两种,以池塘自养亲虾为主。由于进口亲虾的价格远高于池塘养殖亲虾,进口亲虾繁育的F1代虾苗的价格为池塘养殖亲虾繁育的F2代虾苗的5~8倍,直接影响虾苗价格,使养殖成本提高。因此,改进亲虾培育方式,提高自养亲虾质量,减少对进口亲虾的依赖,对降低养殖成本,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凡纳滨对虾亲虾培育方式是将进口亲虾繁育的F1代虾苗在室外水泥池或铺设无毒塑料土工膜的养殖池塘培育成亲虾。一般室外养殖池面积0.03~0.3公顷,池深2~2.5m,最大蓄水深度1.7~2.0m;池底稍向中央倾斜,在池中央设排水口。亲虾培育池虾苗放养密度低于商品虾养殖池,一般在15~45万尾/公顷。亲虾培育方式与常规商品虾养殖方式基本相同,在池塘养殖周期内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一般在养殖的第50天、90天、250天各筛选一次,选留生长快、健壮、不携带特定病原、无损伤和无畸形的个体继续培育。
由于现行池塘培育亲虾采用以自然海区海水为水源的开放式或半开放式室外池塘培育亲虾方式,容易遭受海水水源及水域中桡足类等病毒宿主生物中病毒及病菌的侵袭,使无特定病原的良种优势丢失。在亲虾池塘培育阶段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容易出现亲虾在预定池塘养殖阶段无法达到规定体长、体重指标,合格率低及亲虾体质和抗应激能力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凡纳滨对虾亲虾室内培育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亲虾培育选择经检测不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的健康虾苗,其特征是亲虾培育在育苗室内水泥育苗池进行,有供气、供水和保温、通风条件;海水消毒处理池与水泥育苗池处同一育苗室内,光照强度1000~3000勒克斯,水泥育苗池上方50%面积覆盖遮光布;水泥育苗池最低维持水位50cm,最高维持水位80cm;换水量根据虾苗体长情况调节,虾苗体长8cm之前每天增加水位5cm,水位到达80cm后,排水至25cm,清除底部虾壳、粪便沉淀物之后再加水至50cm;虾苗体长8cm以上,日加水量增至10cm,水位维持及大换水、清底操作与之前相同;虾苗体长10cm之前全部投喂配合饲料,一天四次,投喂量为虾苗体重的5~8%,虾苗体长10cm开始混合投喂配合饲料与新鲜鱿鱼丝,新鲜鱿鱼丝投喂量按重量计为投喂总量的30%;体长12cm开始全部投喂新鲜鱿鱼丝;虾苗体长14cm以上,部分雄虾开始出现精荚时,除鱿鱼丝外,增加投喂沙蚕、牡蛎肉带性腺的鲜活饵料,投喂量视虾苗摄食情况调整;虾苗达到亲虾体长、体重规格之前,培育盐度维持在22,达到亲虾体长、体重规格并有少量雄虾精荚成熟,盐度调节至30;为维持亲虾培育水体的稳定,在培育池大换水的第二天起按10毫升/m3加入由枯草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组成的复合菌液,每日一次。
本发明突出特点是针对凡纳滨对虾亲虾池塘培育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室内培育凡纳滨对虾亲虾方式,取代池塘培育亲虾方式和将投喂鱿鱼鲜活饵料的时间由原来的对虾体长14cm以上提早至体长10cm开始。本方法培育的亲虾健壮、活泼,抗应激能力强,培育期间多次检测均未发现病毒感染;在室内条件下培育8个月,亲虾养殖成活率95%,合格率达到90%以上。与室外池塘培育亲虾方式相比,本发明亲虾培育过程在与外界环境隔离的条件下进行,受病毒感染的几率大大降低,比较好的保持亲虾“无特定病原”的良种优势;营养方面,本发明采用提早投喂鱿鱼等鲜活饵料的措施,对促进对虾生长,增强体质,提高亲虾合格率具有重要作用;培育稳定性方面,本发明的培育环境不受台风、暴雨、烈日曝晒等气候因素的影响,供氧条件可人为控制,可实施规范化操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经济效益方面,本发明单位面积培育合格亲虾数量为25尾/m2,室外池塘培育亲虾合格亲虾得率一般为5尾/m2,按进口亲虾目前市场价格670元/尾的30%计算,本方法单位面积产值约5000元/m2,为池塘培育亲虾方式的5倍,已经具备实施产业化运作的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记载的是2009年8月8日在室内的水泥育苗池中进行亲虾培育的实施例,水泥育苗池面积15m2,有完善的供气、供水(海、淡水)和保温、通风条件;海水消毒处理池与水泥育苗池处同一育苗室内,容量与亲虾培育总水体相等;光照强度1000~3000勒克斯,水泥育苗池上方50%面积覆盖遮光布;水泥育苗池最低维持水位50cm,最高维持水位80cm;换水量根据对虾体长情况调节,对虾体长8cm之前每天增加水位5cm,水位到达80cm后,排水至25cm,清除底部虾壳、粪便等沉淀物之后再加水至50cm;对虾体长8cm以上,日加水量增至10cm,水位维持及大换水、清底操作与之前相同。本发明用于亲本培育的对虾来自亲虾繁育的F1代,对虾个体大小均匀、健壮、逆水游泳力强;腹节肌肉饱满透明,外观清亮;胃肠充满食物,肠道直,体长2.6~3cm,平均体长2.7cm;经PCR检测不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放养密度根据对虾个体大小而调整:虾苗体长2~3cm,平均体长2.6cm,放养密度186尾/m2;培育期间,分别于8月22日将密度调整为80尾/m2,平均体长4.1cm,11月16日调整为25~28尾/m2,平均体长11.1cm,平均体重10.7g;调整培育密度与筛选同步进行。虾苗体长10cm之前全部投喂配合饲料,一天四次,投喂量为虾体重的5~8%,并根据对虾摄食情况调整;虾苗体长10cm开始混合投喂用专用切片机加工的新鲜鱿鱼丝,投喂量按重量计约占投喂总量的30%,在培育过程中将投喂鱿鱼等鲜活饵料时间提早至体长10cm,有利于促进亲虾生长,增强亲虾体质,缩短养殖周期,提高亲虾的合格率;体长12cm开始全部投喂新鲜鱿鱼丝;培育第240天,亲虾体长14cm以上,部分雄虾开始出现精荚时,除鱿鱼丝外,增加投喂沙蚕、牡蛎肉等带性腺的鲜活饵料,以促进对虾性腺发育,投喂量视亲虾摄食情况调整。对虾达到亲虾体长、体重规格之前,培育盐度维持在22,对虾达到亲虾体长、体重规格并有少量雄虾精荚成熟,盐度调节至30左右。水质检测指标包括pH、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微生物检测指标包括细菌总数、弧菌数;水质和微生物取样检测在预定大换水前夕进行,根据水质检测情况调整换水量;为维持亲虾培育水体的稳定,在培育池大换水的第二天起按10毫升/m3加入由枯草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水质改良菌组成的复合菌液,每日一次。亲虾室内培育除对培育池和各类器具进行消毒、分类专用外,亲虾培育用水用沙滤海水加淡水混合配制到预定盐度后,按50ml/m3加入次氯酸钠,在黑暗条件下处理24小时以上,使用前用10%的硫代硫酸钠中和余氯;每次大换水、清底当天加水至50cm后按3ml/m3加入聚维酮碘消毒养殖水体;鲜活饵料投喂前用淡水或消毒海水清洗干净。2010年5月2日,少量雄性亲虾出现精荚,进入性成熟阶段,雌雄对虾进行分池养殖,亲虾室内培育结束。经计数、检测,各培育池收获亲虾360~390尾,平均培育成活率95%;亲虾体色晶莹透亮、体表光洁、活力强;雌、雄亲虾体长分别达到16cm和15cm、体重达到60g和50g;抽样检测无白斑综合征病毒;体长、体重及各项外观指标符合进口亲虾标准的占亲虾总数的90%。2009年6月,在100升水体的白色塑料桶中进行了投喂消毒处理的轮虫为主培育F1代虾苗的试验,获得体长1cm虾苗30000余尾,虾苗健壮、不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70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进气管浇冒结构
- 下一篇:蒸汽灭菌式三偏心混合机的混合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