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漏光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97131.2 | 申请日: | 2011-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9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林士斌;洪裕民;刘文贵;陈圣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F21S8/00;F21V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杨波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光 显示装置 及其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其背光模组具有防漏光功能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产品都朝着轻、薄、短、小的目标发展,薄型化概念已成为显示装置持续努力的方向。因薄型化的趋势,显示装置的厚度相应的受到限制,而显示装置薄型化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背光模组的厚度。
背光模组按照光源的不同位置可分为直下式和侧光式两种。与直下式的背光模组相比,侧光式的背光模组可以做到较薄的厚度。采用较薄导光板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可进一步使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减小,达到薄型化显示装置的设计需求。
而对于背光模组的光源来说,光源的发光面开口愈大其发光效率也会愈高,因此,为提高光源的发光效率进而减少光源的使用颗数,在设计背光模组时,一般会尽可能的将光源的发光面设计的大一些。但是,当光源的开口尺寸与导光板的厚度差异太小时,就容易产生漏光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解决的方法是:
1)将光源与导光板的间隙设计为零,但是这种方式,光源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对导光板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熔化导光板,影响导光板的导光效果,并且,熔化的导光板也会进一步的影响光源,使光源受损。
2)在显示装置的框架上位于光源上方的位置加贴遮光胶带,但是这种方式,遮光胶带在受热后容易因熔化而掉落或者产生横向位移而进入到显示区,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漏光问题的背光模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漏光问题的显示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框架、导光板和光源以及遮光部,该导光板和光源设于框架内且光源位于导光板的一侧和框架的侧壁之间,该遮光部位于导光板和光源上方,其包括若干遮光微结构,各遮光微结构包括有朝向光源的反射面,该光源发出的光线和导光板入射面法线的夹角为θ,该反射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介于θ和(90°+θ)/2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背光模组的防漏光显示装置,上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设于上述背光模组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遮光部和导光板靠近光源的一部分上下重叠。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遮光部包括若干遮光微结构,这些遮光微结构连续排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遮光微结构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不等腰三角形或梯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背光模组还包括与光源电连接的电路板,该电路板为深色电路板。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由于导光板和光源的上方设置有与竖直方向之间夹角为θ到(90°+θ)/2的反射面,使得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光源发出的光线可被反射面反射而无法由显示装置的框架漏出,从而达到防漏光的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防漏光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当射向遮光微结构的光线经反射后沿原路返回时光源发出的光线和导光板入射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与遮光微结构的反射面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之间的关系图。
图3所示为当射向遮光微结构的光线经反射后沿竖直方向射向导光板时光源发出的光线和导光板入射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与遮光微结构的反射面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之间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防漏光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1所示为本发明防漏光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包括背光模组10以及设于背光模组10上的显示面板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71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