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后排座椅骨架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97313.X | 申请日: | 201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8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周俊;李春榆;吴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富维-江森自控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68 | 分类号: | B60N2/68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 22103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后排 座椅 骨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后排座椅骨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后排座椅骨架没有防止后面冲击的缓冲结构设计,当汽车的后部遭受撞击时,乘坐在后排座椅的乘客极易受到人身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后排座椅骨架,该车辆后排座椅骨架能变形吸收并转移后面的撞击能量,进而保护乘坐在后排座椅的乘客避免受到人身伤害。
本发明是由椅背骨架和椅座骨架构成,椅背骨架两侧架杆的中段位置上的前后面冲压有凹槽;椅背骨架下部的连接杆两端通过连接件与椅背骨架联接,连接件的前侧开设有变形槽孔;椅座骨架的前部架杆连接有传力板,传力板位于椅座骨架下部支腿的后面,传力板的下部搭接在扭力杆的后面,扭力杆的另一端向侧面延伸与椅座骨架侧面的侧板连接,椅座骨架的后部架杆与传力板的下端之间联接有斜拉杆,后部架杆两端的侧连接板上部内侧开设有变形槽孔。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当座椅的后背从后面受到撞击时,椅背骨架两侧架杆的凹槽位置强度相对较低,凹槽位置的上段架杆向内发生倾斜,即椅背骨架两侧架杆发生轻微的变形,进而吸收撞击的能量;同时,椅背骨架下部的连接杆受到撞击后,椅背骨架下部的连接杆两端的连接件,由于变形槽孔的设置,发生向前的变形,进而吸收撞击的能量。
当后部架杆从后面受到较大的撞击时,部分撞击力通过侧连接板的局部塑性变形所吸收,另一部分冲击力通过斜拉杆和传力板传递给扭力杆和椅座骨架的侧板还有强度较大的地脚支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汽车的前部遭受撞击时,本发明的椅背骨架和椅座骨架的设计结构能变形吸收并转移后面行李箱内重物的撞击能量,进而保护乘坐在后排座椅的乘客避免受到人身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实施例是由椅背骨架1和椅座骨架2构成,椅背骨架1两侧架杆11的中段位置上的前后面冲压有凹槽12;椅背骨架1下部的连接杆13两端通过连接件14与椅背骨架1联接,连接件14的前侧开设有变形槽孔15;椅座骨架2的前部架杆22连接有传力板23,传力板23位于椅座骨架2下部支腿26的后面,传力板23的下部搭接在扭力杆24的后面,扭力杆24的另一端向侧面延伸与椅座骨架2侧面的侧板25连接,椅座骨架2的后部架杆21与传力板23的下端之间联接有斜拉杆27,后部架杆21两端的侧连接板28上部内侧开设有变形槽孔29,如图4所示。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当座椅的后背从后面受到撞击时,椅背骨架1两侧架杆11的凹槽12位置强度相对较低,凹槽12位置的上段架杆11向内发生倾斜,即椅背骨架1两侧架杆11发生轻微的变形,进而吸收撞击的能量;同时,椅背骨架1下部的连接杆13受到撞击后,椅背骨架1下部的连接杆13两端的连接件14,由于变形槽孔15的设置,发生向前的变形,进而吸收撞击的能量;以及后部架杆21受到撞击后,由于变形槽孔29的设置,侧连接板28发生塑性变形,进而吸收撞击的能量。
当座椅的底座从后面受到撞击时,撞击力通过斜拉杆27和传力板23传递给扭力杆24和椅座骨架2的侧板25,当撞击力比较大时,扭力杆24和椅座骨架2的侧板25发生变形,进而吸收撞击的能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富维-江森自控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长春富维-江森自控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73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军用运输平台车
- 下一篇:精密数控多工位宝石磨削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