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羽绒填充物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97650.9 | 申请日: | 201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5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一心无纺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2 | 分类号: | D04H1/42;D04H1/54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5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羽绒 填充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羽绒填充物。
背景技术
羽绒是长在鹅、鸭的腹部,成芦花朵状的绒毛,成片状的叫羽毛。由于羽绒是一种动物性蛋白质纤维,比棉花(植物性纤维素)保温性高,且羽绒球状纤维上密布千万个三角形的细小气孔,能随气温变化而收缩膨胀,产生调温功能,可吸收人体散发流动的热气,隔绝外界冷空气的入侵。羽绒服为以天然羽绒比如鸭绒、鹅绒等作为内填充物制作而成的服装,具有轻、软、暖以及使用寿命长等其他任何保暖性服装不能替代的优势,是目前人们必备的冬季保暖服装。
现有技术中,对于羽绒服的制作先是将面料和夹里即衬里裁剪成依需规格的衣片;然后将面料和夹里缝制成筒子;再向筒子内充绒、拍匀拍平;接着用平缝机进行平缝,籍以固定羽绒,防止羽绒在筒子内出现跑位或游动;最后缝制成衣。可见上述制作方法工艺步骤多,制作效率低下。同时按照传统方法制作的羽绒服装,经一段时间的穿着使用后,内填充的羽绒就会从面料处、针眼处、合缝处或者里料处钻出,不仅影响美观,还会破坏羽绒服的保暖性能,进而使羽绒服的使用寿命相对缩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因而亟需提供一种防钻绒、防打团、易裁剪的羽绒服填充产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钻绒、防打团、易裁剪的羽绒填充物的加工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一种羽绒填充物,所述羽绒填充物包括羽绒20~40%、纺织纤维50~70%、低熔点纤维5%~15%,所述低熔点纤维经高融化后使得羽绒、纺织纤维混合粘结成无纺布。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羽绒填充物包括羽绒25~35%、纺织纤维55~65%、低熔点纤维8%~12%。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纺织纤维为防羽绒纤维。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仿羽绒纤维为经过硅油处理的三维卷曲中空涤纶纤维。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羽绒为鸭绒、鹅绒中的一种或两者的混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所述羽绒混合在纺织纤维中形成整体无纺棉,易裁剪,易加工,使用本产品制成的羽绒服不会出现打团现象,并有效减少钻绒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
在鸭绒原料上喷洒防飘剂,进行防飘处理;然后将经过防飘处理的鸭绒原料加入除静电机去除鸭绒原料静电;选取25%的鸭绒原料,65%的仿羽绒纤维,10%4080低温纤维进行预混合后,再进行两次开松,最后再混合形成混合原料;将混合原料送入梳理机梳理成网;在网片表面喷胶,送入烘箱,进行焙烘,温度为130℃~160℃,前进速度为2~3m/min;最后成卷。
实施例二:
在鸭绒与鹅绒的混合羽绒原料上喷洒防飘剂,进行防飘处理;然后将经过防飘处理的鸭绒原料加入除静电机去除羽绒原料静电;选取30%的羽绒原料,60%的仿羽绒纤维,10%4080低温纤维进行预混合后,再进行两次开松,最后再混合形成混合原料;将混合原料送入梳理机梳理成网;在网片表面喷胶,送入烘箱,进行焙烘,温度为130℃~160℃,前进速度为2~3m/min;最后成卷。
实施例三:
在鸭绒原料上喷洒防飘剂,进行防飘处理;然后将经过防飘处理的鸭绒原料加入除静电机去除鸭绒原料静电;选取35%的鸭绒原料,55%的仿羽绒纤维,10%4080低温纤维进行预混合后,再进行两次开松,最后再混合形成混合原料;将混合原料送入梳理机梳理成网;在网片表面喷胶,送入烘箱,进行焙烘,温度为130℃~160℃,前进速度为2~3m/min;最后成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一心无纺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一心无纺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76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瓦系统
- 下一篇:具有颗粒阻尼减振作用的轨道机车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