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储水式柱型土壤渗漏水收集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97769.6 | 申请日: | 201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3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杨林章;马力;李运东;夏立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储水 式柱型 土壤 渗漏水 收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稻田多层储水式柱型渗漏水收集器,主要应用于研究稻田土壤生态系统元素迁移规律以及农业面源污染减控时,多层次稻田土壤剖面渗漏水的一次性采集和储存功能,也可应用于浅水生态湿地土壤剖面多层次渗漏水的收集。
背景技术
稻田土壤是我国一类重要的农业土壤资源,面积约3.8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5%。稻田生态系统是土壤生态系统的一个分支,也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稻田生态系统的营养元素和污染物进入该系统的土壤库中后,会直接或经过转化后随土壤重力水而下渗,不但是营养元素从稻田土壤生态系统中损失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地下水污染的潜在来源。随着化肥的大量使用和灌溉条件的日益完善,营养元素流失已成为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逐渐以面源污染的形式对农业环境构成威胁,这方面问题在作为我国水稻土主要分布地区的太湖流域表现尤其显著。过量的N、P营养元素并不能使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反而造成肥料利用率低,引起河流和湖泊水质的富营养化,尤其是N素的淋失更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在研究稻田土壤化肥运移流失过程中,对于土壤元素的运移分布动态以及N、P等在土壤中的淋失对环境污染负荷的研究中多采用收集土壤渗漏水来进行研究分析。因此,在研究稻田土壤元素迁移规律时,对土壤渗漏水进行收集和测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步骤,不但要保证收集到不同土壤层次的渗漏水,而且需要尽量高效简便地收集和保存,避免水样混合污染影响测定结果。目前,渗漏水的收集方法主要有槽形无张力渗漏水收集器、渗漏池收集、箱式渗漏水收集装置等,渗漏水的测定项目主要有渗漏出水量,pH、BOD、COD、TN、TP、氨态氮、硝态氮浓度等,对于渗漏水的采集质量有较高的要求。但现有的这些采样装置一般比较复杂,体积大,不能对不同土壤层次进行同时采样,且通过人工田间定点安装设备对田间自然土壤状态扰动很大,采集水样也很耗时费力,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该领域科研实验的采样需求。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根据土壤物质迁移研究中渗漏水收集的特点和稻田土壤实际田间采样的需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层储水式柱型土壤渗漏水收集器,作为一种操作使用简单的野外采样设备,使科研工作者能够根据需要一次性同时收集多层次不同深度的土壤渗漏水。提高了渗漏水采集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为科研人员和环境工作带来了便利。
技术方案:
多层储水式柱型土壤渗漏水收集器,由渗漏水收集器和渗漏水抽样装置组成,所述渗漏水收集器自上而下包括至少一个采样单元,采样单元的顶部设有一圈飞边,所述采样单元自上而下由集水层和储水层组成,集水层和储水层之间设有隔离过滤层,集水层外壁上设有孔,集水层内部设有填料,储水层内设有吸水导管,所述吸水导管与渗漏水抽样装置相连。
所述隔离过滤层由有洞隔板和置于隔板上的玻璃棉网组成。
所述采样单元由同轴设置的外管和内管构成,外管和内管间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无洞隔板、玻璃棉网、有洞隔板和无洞隔板,各隔板与内、外管接触处密封,内管内设有吸水导管和通气导管,其中吸水导管口设于储水层底部,通气导管口位于储水层顶部。
所述填料为石英砂。
所述渗漏水抽样装置包括储样瓶和真空泵,储样瓶上设有吸水管和抽气管,所述抽气管与真空泵连接。
所述集水层外管壁孔为三角形镂空栅格,管壁内沿三角形边长1mm、外沿边长3mm。
所述飞边宽度0.5cm,厚度与采样单元壁相同。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常规田间人工采样相比,有如下优点:
1、一次性收集多层次土壤渗漏水;
2、根据采样需要设定不同采样层次深度,土层剖面深度控制精确;
3、渗漏水收集多层次同时进行,收集效率高;
4、土壤渗漏水的原位采集,可以动态研究土壤养分元素迁移随时间的变化;
4、对稻田土壤自然发生层次状态影响小,采样精度高,实验误差小;
5、该收集装置的采集其部分所用材料为常规规格PVC管,取材容易,生产制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渗漏水采集器结构示意图。其中1.外管、2.内管、3. 飞边、4.集水层、5.隔离过滤层、6.储水层、7. 无洞隔板、8.通气导管口、9. 吸水导管口。
图2为渗漏水抽样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10.吸水管、11.抽气管、12.储样瓶、13.真空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77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