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专用车辆上装部分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98024.1 | 申请日: | 201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0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林程;孙逢春;韩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5/06 | 分类号: | B60K25/06;E01H1/08;E01H1/02;B65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谢亮;齐健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专用车辆 上装 部分 控制 方法 | ||
1.一种专用车辆上装部分的控制方法,其中在专用车辆(1)中安装了主驱动电机(2),其用于驱动专用车辆(1)的正常行驶以及在作业状态下用于驱动上装部分的操作,取力器(3)与变速箱相连接并可以用于向上装部分输出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当专用车辆(1)进入工作地点,需要上装部分开始工作时,首先闭合上装工作开关(6),该开关量信号被传递给整车控制器(7),整车控制器(7)在接收到此信号后检测变速器是否位于空挡、检测手刹是否拉紧、检测加速踏板是否未被踩下以及检测制动踏板是否未被踩下,如果同时符合上述四项条件,则整车控制器(7)直接驱动或者通过继电器驱动取力器(3)的电动操纵机构,给取力器(3)挂档,如果采用手动操纵机构(10),则在闭合上装工作开关(6)之前,手动给取力器(3)挂档,然后通过CAN总线向电机控制器(8)发送指令,电机控制器(8)在接收到指令后,对上述四项条件进行复检,如果条件全部满足,则命令主驱动电机(2)以预先设定的转速运转,取力器(3)开始操作,从而可以驱动上装部分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车辆上装部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采用电动操纵装置或者手动操纵装置(10)控制取力器(3)的接合齿轮与变速箱中AMT自动变速器(4)的中间轴齿轮的啮合,从而可以传递或者断开主驱动电机(2)产生的并且通过变速箱传向取力器(3)的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专用车辆上装部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专用车辆(1)处于行驶状态并且不需要上装部分工作时,断开上装工作开关(6),此时取力器(3)的接合齿轮和变速箱中AMT自动变速器(4)的中间轴齿轮之间处于脱离状态,禁止取力器(3)工作,主驱动电机(2)的动力输出通过变速箱直接驱动车辆行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专用车辆上装部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闭合上装工作开关(6)时,如果整车控制器(7)接收到的信号不满足以上四项条件的任意一项时,则整车控制器(7)通过CAN总线向电机控制器(8)发送自由旋转指令,同时取力器(3)的接合齿轮和AMT自动变速器(4)的中间轴齿轮之间不接合而保持脱离状态,并且通过CAN总线控制仪表盘的报警装置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专用车辆上装部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电机控制器(8)在进行复检时检测到接收到的信号不满足以上四项条件的任意一项时,则电机控制器(8)控制主驱动电机(2)自由旋转,同时取力器(3)的接合齿轮和变速箱中AMT自动变速器(4)的中间轴齿轮之间不接合而保持脱离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专用车辆上装部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上装工作完成后,断开上装工作开关(6),整车控制器(7)通过CAN总线给电机控制器(8)发送停止运转指令,主驱动电机(2)停止转动,然后整车控制器(7)直接驱动或者通过继电器驱动取力器(3)的电动操纵机构,给取力器摘挡,如果采用手动操纵机构,则在断开上装工作开关(6)后,手动给取力器(3)摘挡,从而取力器(3)的接合齿轮和变速箱中AMT自动变速器(4)的中间轴齿轮之间脱离啮合,接合主驱动电机(2)经变速箱(2)输出的动力向前后车轮的传递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专用车辆上装部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整车控制器(7)和电机控制器(8)可以是集成一体的,则只执行一遍检测过程。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专用车辆上装部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专用车辆可以是扫地车、垃圾车以及任何需要停车作业,由主驱动电机通过变速器及取力器传递给上装动力的车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车辆上装部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整车控制器(7)通过手刹传感器检测手刹是否拉紧、档位传感器检测变速器是否位于空挡、通过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检测加速踏板是否未被踩下、通过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检测制动踏板是否未被踩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802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